作為與不作為ll---2020年12月10日

Posted by hksfe_admin 2020/12/10 0 Comment(s) 業界關注,

作為與不作為ll

上週論及香港相對國內其他城市的發展可算是相形見絀,只是目前香港在金融業仍有少許國際優勢,但這種優勢在內地金融制度的改革開放加快下,優勢可維持多久便難說了,就以澳門為例,無可否認目前香港在金融業方面相對澳門似乎仍具優勢,只是內地政府已表明會在澳門發展金融業,計劃成立人民幣計價的交易所,而澳門政府立即表示會全力配合並積極鼓勵大灣區企業到澳門發行債券和落實跨境理財通。回看往績,澳門政府的執行力一直較香港為佳,據資料顯示:現時在橫琴註冊的金融企業已超過5,000多間,這已不是一個小數目,相信其目的是為了方便內地企業日後在澳門進行發債以避免繼續被政治漩渦所牽制。自中美貿易爭拗加劇,中國的金融市場已加快開放速度,加上內地政府已表態扶持澳門成為另一金融交易市場,這明顯是因香港的政治局勢欠穩定和不明朗,內地將減少對香港在資金市場上的依賴,如香港人還自大和不醒覺,仍認為香港的優越,且得天獨厚而不懂得與內地政策融合,那真是太天真了!其實特區政府在金融範疇上也不是完全不作為,在林鄭特首上月的施政報告中,闡明香港會加快落實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擴大互聯互通股份的選股範圍、推動香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和私募基的發展以及香港的家族辦公室業務;公開表示要打造香港成為亞洲最蓬勃的房託市場,加強香港作為首要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的集資功能,因此將會適度放寬房託的投資限制,擴闊投資者基礎,改進立法和規管架搆,以及加強市場推廣和投資者教育,長遠來說希望吸引國際資產管理公司、主權基金以及退休基金來港投資。其實香港政府為了打造香港成為資產管理中心已不斷改善制度來迎合市場的需要,今年八月政府為促進香港作為首要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引入有限合夥基金制度以吸引私人投資基金(包括私募基金及創投基金)在香港成立和註冊,希望藉此將資本引入實體行業公司,有限合夥基金在結構上屬有限責任合夥形式的基金,用以管理投資,務求為其投資者帶來利潤,且具備條款及股份由合夥人自定,設立和解散時不需經過法庭程序機制等簡便優點,反之在開曼群島註冊的私募基金的成本和制度將要求越高和嚴格。此外,隨着虛擬資產交易量愈來愈大,港府擬強制規管虛擬貨幣等平台,以便加強規管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等活動,現就立法建議進行諮詢,計劃引入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要求所有虛擬資產交易平台須取得香港證監會相關牌照,以及遵行《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堵塞現時未能規管買賣虛擬貨幣的灰色地帶,發牌要求包括在港有固定營業地點、有足夠財務能力、風險管理政策及程序和不可從事坐盤交易等等。這又會否令香港成為虛擬貨幣合法的交易中心呢?至於港交所也積極為企業版「同股不同權」鋪路,希望能吸引更多中概股回流,同時也建議提高香港主版上市要求以提升上市企業的質素和鞏固交易所的聲譽。以上種種政策表面上皆是有關當局有所作為,但只怕又是雷聲大雨點小,能否兌現還要看未來如何具體落實?但這類政策只涉及資本家層面,至於這如何培訓人才和保障在職人士收入則完全沒有提及,坦白說現時金融業界從業員已叫苦連天,就業環境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上週已提及現時持牌負責人員的收入和就業機會連保安員也不如,只靠佣金收入的從業員在「零佣金」的競爭下更不用說了,試問如行業連基本收入也無法保障,又甚會有人願意入行和挽留人才?又怎樣能配合日後的金融發展呢?這便是香港特區政府一直以來有作為的作風,只看重吸引大企業到來投資和利益,而忽略本土人才的生計和發展,假若外來企業和資金一旦撤離,香港企業和人才又無法銜接,到時香港本土金融業又是一個空殼,又只能靠內地公司來支撐,到時又給人謔笑香港金融是內地化而非國際化了!

後記:內地推行上市制度改革,註冊制成為上市制度的主流,註冊制引發內地新股上市熱潮,有消息指,中國證監會擬將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合併,而往後內地的上交所與深交所,將分別以「主板+科創板」,及「主板+創業板」形式發展。而香港方面,則主力吸引新經濟股和中概股在港上市,另港交所建議提高主板上市盈利要求,並繼兩地股票通、債券通後,將加快實施雙向跨境理財通,這有助大灣區的發展,並希望強化香港資產管理業務和鞏固香港人民幣交易中心的地位,特區政府為了鼓勵青年到大灣區發展,更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一直以來,中港兩地的資本市場是競爭對手,同時也是互惠互利,香港有關當局並不是不作為,但只是所有政策對現時本土金融從業員沒有實質的幫助,從業員也難於向內闖,從實際數字來看,內地人士進入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從事金融行業成為持牌人士和負責人員的數目與日俱增,雖然筆者手上並沒有確實數據,但相信在港就職金融業的內地人士累積人數已不少,反觀香港從業員卻難有渠道進入國內廣闊的大地就業或進行推廣業務活動,相信人數屈指可數,真是極度不對稱!為什麼會這樣呢?怪不得一直有人批評香港有關當局的作為只是有利於非本土人士和大財團而已,這對本土金融從業員而言,政府不作為比作為更好,對嗎?事實沒有到位的政策扶持和配合,香港本土從業員無論在內地和香港,究竟還會有多少發展空間?也怪不得本土從業員一直埋怨政府的作為與其不作為了!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副 會 長 梁 崇 讓

20201210

http://www.hks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