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行各業走向兩極化---2020年10月22日

Posted by hksfe_admin 2020/10/22 0 Comment(s) 業界關注,

全球各行各業走向兩極化

中美貿戰爭拗和新冠疫情拖累了全球經濟,IMF指出各國政府以量化寬鬆政策來刺激被疫情打擊的經濟,雖然提高了環球金融的穩定性和降低即時風險,但企業以低息大量借貸應對危機,最終可能無力償還債務,並增加破產的風險,這將會對全球銀行體系造成嚴重衝擊。綜觀如企業債務不斷增加,而經濟復甦無期,銀行被逼收緊放貸標準,在骨牌效應下,經濟更難有起色,料全球經濟明年或將收縮近4%以上。投資大師橡樹資本董事長馬克斯更指出:聯儲局的量寬措施,長遠會損害投資回報的預期,唯恐股債將同時出現歷史上最低的回報。現時聯儲局的利率愈低,債券的收益率就相隨降低,而債券收益率較低,股票的競爭力也降低,只是全球資金泛濫,投資者願意承受偏高的風險以獲得理想報酬,令股票估值雖然不便宜,也繼續吸引了投資者追入,也正如近年資金追捧黃金的原因之一。不過IMF貨幣及資本市場部門主管Tobias Adrian稱:現時環球股市估值不斷上升,而實體經濟活動卻仍處疲弱,且前景充滿不確定性,投資者目前仍相信市場可持續受惠於低息政策支持,估計資產估值能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高企,但當經濟復甦進度被延遲,投資者樂觀情緒將轉弱,屆時金融市場很大機會出現大跌市。早前筆者已提及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辦人,有「鱷王」之稱的達利奧一直看淡全球經濟,並料全球隨時出現新一波的債務危機,各國國家級債券也可能被波及,而「新債王」岡拉克也表示對美國經濟前景感到憂慮,預料未來數月會有不少商舖關閉,至今美國較大型企業年內申請破產的宗數已突破500大關,為十年來最多。其中以消費、工業和能源企業佔了大部分,而資產在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以上的大型企業數量也有近50家,如企業無法改善經營環境,相信難逃清盤命運。如這種負面事件情況加劇,未來的股票市場更容易受不利消息打擊,到時股市有可能會出現較大的跌幅,甚至影響全球,呼籲投資者應暫時減少入市。但對股市走勢的看法總是有兩極化的,摩根大通和瑞銀,都認為美國大選後,美國會達成刺激經濟方案、股市仍會繼續上升,那真要看投資者信誰和當權者採取什麼策略了?不過無論股市走勢如何,現時的社會環境,已造成了全球社會和金融市場出現兩極化現象。社會方面,疫情爆發後,部分歐美出現反禁令和反戴口罩的抗議示威浪潮,把以往的民主自由和無社會責任觀念,走向極端化,這情況在此不細說了。在金融方面,據今年4月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發表2020年度全球億萬富豪榜,共有2,095位富豪上榜,有267人落榜,1,062人的財富下降,億萬富豪人數創了紀錄,內地則有389位上榜,數字令人矚目,根據福布斯調查所得,擁有科技上市企業的富豪,身家並沒有因中美爭鬥和疫情而縮水,反之科技富豪水漲船高,尤其是在科技和互聯網領域上為中國帶來了不少富豪上榜。雖然全球億萬富豪人數是多了,只是全球貧富懸殊卻越來越嚴重,失業人數也越來越多了,出現了階層結構兩極化的不良現象。金融界也是出現兩極化,全球的科技和新經濟上市企業股價節節攀升,傳統企業股價則是節節倒退。香港方面,先說上市公司,自港交所(00388)把上市制度改革,新經濟股和無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成為市場寵兒,受到投資者熱捧,反觀傳統小型上市公司,受到法規上的限制和多方面打壓,這兩三年都因業務退倒或無法轉型,以及資金鏈斷層所影響而難於運作,甚至被逼停牌。近期不斷發生有細價股或殼股被斬倉,跌幅由最少兩、三成至八、九成不等,令上市企業和投資者身家皆大縮水,這又形成上市公司和投資者以及資金呈現兩極化現象,有些公司市盈率超高仍是熱炒澎湃,有些公司市賬率偏低也乏人問津,這與政府的金融政策有關嗎?料大家心中有數!至於本土從業員則斯人獨憔悴,自「一業兩管」和「撤銷最低佣金制」後,他們已缺乏生存空間,加上內地金融公司的大量湧入,而近年這類公司所招聘的員工多以內地人士為主,據人力資源公司稱,香港人受聘投資銀行的佔比,由兩年前的40%降至目前的30%。自去年香港社會黑暴事件爆發後,令不少中資證券公司僱用和晉升香港員工格外小心謹慎,而且香港目前投資銀行的客戶及項目生意大部分來自內地,內地人在語言以及文化上的溝通較容易,令香港人在金融行業上已沒有了優勢,相信未來日子的跌勢持續。至於香港本土金融業從業員,最終能否合法合規自由地進入內地工作,以配合內地大灣區的發展,還是只有內地金融人員單向地進出兩地,以致兩地金融就業兩極化加劇,則仍要看兩地政府有關當局的政策了。

後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前海舉行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期間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表明深圳等經濟特區一路走來,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艱辛努力,為了國家的發展,特區仍會堅持摸住石頭過河理念,持續擴大開放,繼續創新發展。要求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要向科技創新尋求答案,推動量子科技領域的發展。1980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只有2.7億元,2019年已達至2.7萬億元,全國排名第三位,深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其高質量發展總得分,全國排名第一,以深圳作為總部的企業多不勝數,其中較知名的有騰訊(00700)、華為、順豐、萬科(02202)、平安(02318)、恒大(03333)、比亞迪(01211)和中興通訊(00763)等等。深圳40年的發展,可算是一個奇蹟,也是世界矚目,而只有一河之隔的香港,早已可用信用咭作為支付工具,1979年地鐵開通,1997年啟用八達通電子支付系統,現今手機支付仍未普及,2018年高鐵才能開通,與深圳40年的科技發展相比,真有天淵之別,為什麼呢?還是有待香港自我檢討吧!怪不得習主席闡明深圳將是大灣區融合中心了。至於內地證券市場的發展比香港證券市場起步較遲,發展會否追上香港?仍要看內地的開放政策。1990-1991年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才先後正式開業,至今仍是國營,港交所則在2000年變成了一間以股東利益為依歸的上市公司,拚棄了社會責任,只追求公司盈利,其他中介人或法團只是其營利工具,經營環境困難重重。現今在香港的金融公司大部份都偏愛聘請內地人作為員工,相反有多少在內地的金融公司願意聘請香港金融從業員回內地工作呢?試問本土金融業從業員從沒有政策扶持,只憑個人能力如何融入大灣區建設?香港有關當局是否只注重高層的建設而忽略了業內基層的從業員呢?沒有政府政策的扶持,香港本土從業員如何積極主動也是無法啓航動起來啊!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副 會 長 梁 崇 讓

20201022

http://www.hks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