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監管風暴的啓思 (2)---2021年8月5日

Posted by hksfe_admin 2021/08/05 0 Comment(s) 業界關注,

新監管風暴的啓思 (2)

今日在科技領域的龍頭大企業,發展的規模不斷壯大,並以收購合併令所控制的市場份額更為廣泛,他們所得的資訊甚至較國家更多更精準,確令執政領袖擔心企業將支配了國家的命運和導致社會的不穩定,更何況那些巨企多是以股份制的形式發展,因此背後的控股股東,可能來自不同的國籍人士和外國的資金,例如滴滴出行和阿里巴巴(09988)都是由日本軟銀集團為大股東、騰訊(00700)大股東則是南非基金,而且這些大企業多少都與當地政府有一定的關係,很難保證在國與國之間出現糾紛和角力時,企業的政策和資訊都會有所靠攏?因此現時中美角力已引發跨國企業的營運出現兩難問題,貿易戰是中美角力場的序幕,中興(00763)、華為、中芯(00981)、抖音,甚至5G技術、支付系統、數碼技術等等事件已成為角力戰的延續,發展至後期,特朗普出招打壓中資企業,甚至限制美國資金投資中資企業,進入了金融戰。由於中國一直鼓勵中資企業壯大和吸納國外資金,因此從沒有刻意阻止中資企業向外闖和在外地上市,只是拜登政府上場後,打擊中資企業的行動並沒有收斂,並持續特朗普政府敵對中國的政策,擴大聯盟國的形式圍堵中國,現時所見美國的圍堵,不單在經濟科技上的圍堵,在軍事領域上也開始咄咄逼人。有見及此,中國也不得不收緊中資企業在外上市的模式和規範,以免國內的資料和信息大量外流,成為敵對者的武器,相信內地有關當局向滴滴出行開刀,明顯是對所有中資企業作出明示,表達維護國家安全是所有中資企業的任務和責任。至於在2020年中,西歐大國突然刮起反壟斷之風,背後因由何在?相信只有執政者或當權者才知,在反壟斷之聲背後,其實還存在國與國之間的竊聽醜聞,美、俄和中、美的間諜式竊聽屢有所聞,最令人震撼的可算是丹麥情報局協助美國竊聽西歐盟友德國總理的國際事件。按正常推論美國連盟友也不信任,被竊聽的西歐國家應不會只是德國唯一的,相信還會涉及其他歐洲大國。雖然法、德兩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有要求美國解釋,但相信美國只會敷衍了事,最終還是不了了之,也算是另一宗羅生門事件吧!現世代科技的進步,竊聽監控可說是輕而易舉的事,而目前全球最大的科技巨企,包括傳播媒體和網絡平台,谷歌和面書都是由美國壟斷,筆者早已在<行內行外>提及現時民眾在下載應用軟件時已無隱私可言。至於這些應用軟件背後的大數據資料,如何處理和作什麼用途或有沒有提交有關部門再作分析,相信普羅大眾和市民都無法知曉了!現時各國政府關注科技壟斷的問題,少不免擔心國家資料外洩,危及國家安全,以及日後發展下去,也可能衍生更多的複雜管控問題吧!何況任何企業或組織,其規模越大,總有涉及到公眾利益的問題而出現紛爭。有社會人士認為企業到了一定規模後,這企業便變相成了一間私人的公眾企業,只是在資本家來說,他們只有「利益」掛帥,從不重視社會責任,只是內地政府的關注點與資本主義國家略有不同,除了國家安全,還須關注因壟斷和競爭所產生的民生和職工待遇問題,否則也不會出現介入美團(03690)、餓了麼等外賣平台的經營手法,日前市監局聯同7個部門發出指引,需維護外賣送餐員的待遇和保障等權益。筆者也曾提及現時某些平台經濟和企業經營模式有如外判經濟,形成類似層壓式傳銷,中間人「抽水」的剝削制度,最後被剝削者,必然沒有議價能力的社會勞動基層。香港的證券及期貨業,自被撤消最低佣金制後,可形容為已步入了此種模式,單靠佣金收入的從業員漸漸因生意萎縮已沒有議價條件和能力,且被淘汰或被逼放棄工作,當然這種剝削制度最大得益者非擁特權的港交所(00388)莫屬,行業造成如此局面,那只能怪特區政府並沒有像內地政府一樣,關注這群面臨淘汰的本土弱勢群體的生存空間和權益。

後記:教育制度也是近期內地監管的重點,有關當局公布加強監管學科類課外教育行業,實行「雙減」,減輕過重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並不再審批新學科類培訓機構,現有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牟利,不可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不准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購買同業,外資不得控股或參股,在港上市的內地教育板塊只能以大跌價來回應了。教育涉及國家的意識形態,讓大家了解國情和世界局勢,可算是每一個地方日後發展的命脈,以上教育制度新措施的背後還有沒有涉及中美角力的玄機?日後有機會再談!如今中美局勢仍然劍拔弩張,正如筆者早前所料,先是貿易戰,隨後便是科技戰和金融戰,最終可能會出現貨幣戰,現美國政府債務涉及近30萬億美元,美元是全球的結算貨幣,香港更與美元掛勾,美元霸主地位被挑戰,那金融市場將會更動盪,香港金融市場的變化更值得投資者和香港市民時刻留意了。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副 會 長 梁 崇 讓

202185

http://www.hks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