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關當局可會支持「共同富裕」嗎?---2021年9月16日

Posted by hksfe_admin 2021/09/16 0 Comment(s) 業界關注,

香港有關當局可會支持「共同富裕」嗎?

踏入9月內地經濟佈局和證券市場又有新動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192日晚,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致辭中宣布,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有分析家認為這是精選新三板,可讓優質的中小微企繼續生存和持續發展,內地新三板是經國務院批准,繼上交所、深交所後,是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所,也是在國內第一家公司制運營的證券交易所,截至2020年末,新三板掛牌公司已超過8,000家,中小企業佔94%,總市值約2.6萬億元。由於新三板中小企業在上市前大多已涉及融資活動,公司質素又良莠不齊,上市後一旦業績跟不上,便會出現融資困難的問題,也苦無集資渠道去拓展業務,股票的交易量也會逐漸減少,一度令市場人士質疑,新三板市場難於持續發展下去。曾有一段時間,有市場人士鼓吹新三板企業可來港上市,令中港兩地市場都出現短暫亢奮,中介法團和市場人士皆磨刀霍霍,但事實可成功在港上市的企業寥寥可數,市場只出現剎那的漣漪,只因大部分新三板企業連來港上市的門檻也不能達標,而港交所(00388)又不愁沒有客源,也就未有積極配合,更何況近年的取態是喜大棄小,還收緊中小企的上市門檻,再加上疫情致部分企業盈利縮減,這對內地中小微企來港上市增加了難度,雖然國家現推行「共同富裕」的理念,但新三板企業真不容易向港交所叩門自我引薦。一直以來,內地政府以扶持中小企和民企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多年來的定向降準金融政策,也是為了配合計劃經濟的發展,去年內地政府開始收緊企業壟斷行為,並進行較嚴謹的監管,而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很明顯可算是「共同富裕」政策的伸延,令中小企業重現生機,也是給民營企業家一顆定心丸。中國證監會表示:「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是資本市場更好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內在需要,是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勢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舉措,以現有的新三板精選層為基礎組建北京證券交易所,進一步提升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可見內地領導人一直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更聲稱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在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科技創新、增加就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資本市場具有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和提升企業質素的重要使命。證監會負責人更表示,將統籌協調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佈局,推動健全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全鏈條制度體系,着力打造符合中國國情、有效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專業化發展平台。北京證券交易所主力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堅持多向發展與互聯互通,發揮好轉板上市功能;新三板現有創新層、基礎層堅持統籌協調與制度聯動,維護市場結構平衡。眼看內地有關當局的思維是具有全面性發展的佈局,與香港有關當局只會趨炎附勢,往往聲稱大勢所趨的短視做法實有天淵之別。回想當年港交所設立香港創業板時,強調是為中小型和創新企業而設,但卻在2018年提高創業板上市門檻和取消簡易轉板程序,令新公司申請上市的數目銳減,近年又對主板的中小型企業同樣進行施加打壓,令多間中小上市企業正面臨除牌的危機,在黑暴和新冠疫情的肆虐下,企業的營商環境確實舉步為艱,有關當局卻忘記了初心,眼球裏只能容下市值龐大的企業,並多次修改制度來迎合大企業(獨角獸)和衍生產品上市,漠視投資者的風險,也沒有在這困難時期與中小型上市公司和其他中介法團以及從業員共渡時艱,反而施加打壓,想享有「共同富裕」成果,這不是夢想天開嗎?

後記:今年3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決議,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踏入9月內地政府除了宣布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外,為了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發展,先後公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宣布「跨境理財通」即將正式啟動。回歸以來,中央推行了多項政策來促進中、港、澳資金和人才的互相交流,希望可造到北水南調,南水北上,吸引外國資金往內地投資,支持內地企業向外闖等效果,其中的政策包括CEPAQFIIQDIIRQFIIRQDII,以及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等互聯互通項目,無可置疑中央政府推動經濟和開放政策確是用心良苦,可惜地方政府在落實措施時似乎仍有所欠缺,此等政策是國家推出的大方向,但始終在操作上沒有地方政策配合,只有大財團和大企業才有絕對的優勢,以金融業為例,兩地都存在自有的法規,目前似乎只有外資大財團才有能力符合要求,資金較次的港資又能做什麼呢?更何況只是單打獨鬥靠佣金收入的從業員?現時眼見有不少內地人士來港考取金融牌照和持有受香港證監會規管的牌照,這類持有香港牌照的內地人士是否大部份時間在港進行活動暫不在此研究,工會也欠缺資源作出調查,更不敢說被搶飯碗!但據筆者所知,香港從業員能拿取內地牌照又能在內地受聘工作的港人則少之又少,為甚麼會有此現象呢?為甚麼無法做到公平的互動交流呢?此外,據報導上週立法會就活化香港創業板進行討論,多位議員對創業板的定位與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唇槍舌劍,不過,立法會議員在金融事務上其實也只是無牙老虎,想當年金融海嘯後,有關當局經多方面的研究和檢討,同樣有多位議員也是在立法會會議上直接批評銀行銷售衍生產品缺乏監管是「一業兩管」所致,但類似的批評也是沒約束力的,至今「一業兩管」仍然存在,相信今次議員對創業板的質詢也是水過鴨背吧!有特權的機構和大財團始終有天然的保護傘嗎?這已是香港的一種不成文的文化嗎?怪不得有分析家說在香港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確不容易了。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副 會 長 梁 崇 讓

2021916

http://www.hks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