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購物車內沒有商品!
從「零起點」重新出發的啓思
有報導指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全國兩會召開前與港區人大政協會面,寄語在目前世界變局的新形勢下,香港正面對複雜的形勢,港人要從「零起點」思維重新出發。夏寶龍主任「零起點」思維的講話是否提醒港人,不要只懷緬過去的成就或經濟模式,在產業上應要有升級轉型和創新的精神,否則難以追趕新時代的發展模式。由於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迅速,令無論在旅遊、消費行為、付款方式和投資操作等模式都發生了不少變化,最明顯的是通關之後,中港兩地市民的消費習慣轉變了,出現了港人北上消費風潮,只因內地的「性價比」較香港高,而這個「性價比」除了成本和商場規模是其中的最大因素外,服務態度也成為市民在坊間討論的焦點,成本和商場規模已是香港結構性的死穴,無論租金、電、煤、交通和人工的費用,保守估計也較深圳高出三倍,就以近期頗受香港市民歡迎的兩餸飯為例,香港平均售價也要30-35元,而深圳平均只需12-15元人民幣。至於商場的規模也無法相比,更重要的是內地新型商場的經營模式多元化,可說是包羅萬有,迎合所有消費者的需要,家家戶戶或一家老幼進入商場,都能盡興而歸,加上消費價格大衆化,又有賓至如歸的感覺,自然樂於傾囊。有朋友向筆者訴說,香港寸金尺土,孩童娛樂場地細小和收費昂貴,又有時段限制,父母和小孩皆未能盡情玩樂;如假日帶小朋友到深圳商場的兒童遊樂區玩耍,其遊樂場所地方寬敞和玩樂時段寬鬆,小孩子也玩得盡興和樂不思蜀,加上現時北上交通快捷便利,就算加上乘坐高鐵的費用還是化算。而深圳商戶也樂於向港人吸金,更提供多方面的免費交通配合,相反這類商場或娛樂場地在香港能提供給消費者什麽呢?在中港通關初期,據悉內地桑拿浴室客似雲來,有等待服務員太久的景況,令顧客感到不耐煩,但現時大部分的桑拿浴室和按摩店服務員人數充足,已大大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深圳新開設的商場或購物區,現已成為港人慕名而來打卡之地,甚至連日常用品和食物也成為搶購對象,也因此造成北上消費的港人越來越多。此外筆者多年前也曾在「行內行外」批評現時香港服務業的質素下降,並以樂壇天王劉德華2012年的一句「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唔夠架」作為引子,說出當時為了旅遊服務業的推廣,港府想盡辦法大力宣傳香港是「好客之都」和「禮貌之都」,可惜時至今日,天王的金句已失效,甚至消失至無影無蹤,現時的香港更被旅客評為「趕客之都」。就以飲食業為例,先不論食物質素,某些酒樓或食肆雖然已有「加一」的服務費,但並不代表服務態度特別好,這也可能企業為了減低成本或無法聘請足夠人手,往往因此而怠慢了顧客。此外有些食肆還要食客併枱、設有最低消費或座位費、限制用餐時間和禁止客人選擇座位或轉位等,這就是香港飲食業的特色嗎?如食客攜帶非店內飲品飲用,可能會被禁止或受到不友善的眼神。反觀到內地的食肆,完全沒有以上的憂慮和壓力,筆者也曾多次到內地消費,有食肆在筆者坐下的時候,服務員向筆者遞上熱毛巾,依稀記得多年前香港食肆還會提供此種服務,現時似乎已鮮見了,這是內地服務文化進步了,還是香港退步了?另筆者飲用自已攜帶的飲品時,店員沒有上前禁止,坦白說很多顧客都有這樣做,或許已成常態吧!其實香港今時今日出現服務倒退的現象,都是與成本有關,成本包括什麽?也不在此贅述了。由於老闆和高層們為了提高效益來彌補成本的支出,只好犧牲良好的服務精神,間接令員工失去了提供良好服務的意識或根本無法提供良好服務的可能。另常有旅客批評在香港酒店租金昂貴,增加了旅遊的開支或成本,令他們不願意在港租住酒店或多逗留幾天,也有遊客認為香港的交通費不便宜,間接令旅遊消費成本增加,以上種種原因,是否令「好客之都」的香港無法回來了?大家對此有何想法?回說金融服務業,營運成本日漸加重,除了要面對企業成本外,還要面對金融法規、港交所(00388)必需的費用、投資和融資風險的成本,最糟糕的是,有關當局「撤銷了最低佣金制」,製造了不公平和惡性競爭,導致近年競爭激烈,令業界經營困難,大部分從業員缺乏生存空間,捉襟見肘的收入又如何提供良好的服務呢?而經營成本、支出和收入不成比例,反觀同是中介機構又有特權的港交所卻可獨享其成,這完全不公平也不合理。現時香港眾多行業和市民面對高昂的營運或生活成本,這造成企業和收入較低的市民要生存或有較好的生活也不容易,這是香港社會存在已久的結構性問題,而不同行業也有不同的結構性問題,相信香港政府、社會組織和研究機構等都應知道或清楚其背後原因或真相,特區政府要解決此等問題是責無旁貸的。只是昂貴的成本涉及大財團或富豪集團的利益,政府有關當局有能力和有決心解決嗎?因此要有從「零起點」思維重新出發實不容易和需要時間的啊!而金融服務業的「零佣金」更不易捱的! 筆者已多次強調,「收入,信心和消費」是息息相關的。沒收入,又如何有信心和消費呢?此外沒足夠或正常的收入,是否導致連應有的良好服務態度也消失無蹤?
後記:有求職平台進行薪酬調查,公布整體打工仔的月入中位數約30,000元,當中以「資訊科技/電子商務」行業的月入中位數最高,達到32,000元,而「食品和餐飲」行業的月入中位數最低,僅為17,000元。按工作地區比較,中西區公司的月入中位數最高,為29,000元,而大埔區/北區的月入中位數最低,僅為20,000元。筆者對調查結果半信半疑,從坊間或媒體的招聘廣告所見,餐飲業、零售業、保安護衛和普通文職人員等職位的薪金都在25,000元以下,甚至很多工種都只是15,000-20,000元,近日有某大學舉行學生招聘會,其職位招聘薪酬大都低於20,000元,如調查所得薪金中位數約為30,000元,這有機會只能解說市民收入的差距很大,少部份人高薪厚職,大部份人仍是收取低微的收入,那低微收入的一群是否被商業社會剝削?木宰羊!可見以上調查所得的數值不能反映社會實況。就以近日有報導指出小巴司機薪金中位數只有約14,000元,而因人手不足已開始輸入外勞,傳出外地勞工的薪酬和福利較香港員工更高,只是內地人未必容易適應或熟悉香港的道路安全,法規,守則,日常生活常識和習慣等等,但卻有更佳待遇,令小巴業界認為政策厚此薄彼,同時小巴業經營陷入困局,有業界人士批評政府政策傾斜,對的士業尚有政策支援,而小巴業卻無人理其死活,意圖「陰乾」小巴,這又令筆者勾起金融服務業的中小型證券及期貨公司及從業員早已被政府政策「陰乾」。同時行業早已輸入了不少內地員工,造成了無形的工資壓力,這正是香港社會的縮影,也是各行各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從金融服務業業界人士群組得知,現時大部分持1號牌照的從業員是沒有薪金,只能靠佣金收入維持生計,而大部分從業員現時每月所收的佣金只有約5,000-10,000元,如以時薪計,隨時有機會低於最低工資,是否屬實還待引證,只可惜本工會沒有足够財力人力進行調查,這只能靠有關當局、其他有財力的業界組織和有關議員作為「牽頭羊」了,只是這現象一直不受到社會和有關當局關注,靠佣金收入的從業員只能慨嘆無奈無助!無可否認,整體來說引入外勞或搶人才是解決勞工荒或人才短缺的其中一個辦法,但在盲搶人之際,也應設立制度以確保外來人士的質素,是否可以或適合在本港就業,如何可保障本地同行就業人士的生計,不至於變成鵲巢鳩佔,避免香港本地打工仔收入減少或加入失業大軍,向政府申領綜援,增加政府的開支,希望政府能為香港市民把好這個關!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總 幹 事 梁 崇 讓
2024年3月21日
http://www.hks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