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世界的大變局會是東升西沉?---2022年9月15日

Posted by hksfe_admin 2022/09/15 0 Comment(s) 業界關注,

未來世界的大變局會是東升西沉? 

時代巨輪有如星斗轉移,其變化真令人意想不到的,近四十年中國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積極改革發展令經濟騰飛,成果使全球刮目相看,現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有分析家預言在不久將來,中國將挑戰美國政經的全球霸主地位,那時美元也不能獨大了。回想1990年,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曾提出28字外交真言:「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多年來各領導人也遵守「韜光養晦」和「決不當頭」這八個字,因此在這28字真言中,最多人熟悉也相信是「韜光養晦」和「決不當頭」這八個字了。這幾年來已有不少學者和評論員對這八個字作出了不同的解讀和分析,如筆者在此再作評論,真是班門弄斧了!中國國家領導人按照這28真言走了穩定的30年,一直堅持和平發展,全力「脫貧攻堅」果真令中國於2020年邁入全面的小康社會。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後,其經濟發展迅速,GDP翻倍地增長,時至今日果然「有所作為」,並已成為全球公認的世界工廠,互聯網平台和5G技術以及高鐵鐵路網的建設等等新領域的發展都令舉世矚目,並具有世界領先地位,而中國的外匯儲備已進佔全球首位多年,較排第二位的日本多出超過一倍。在2021年中國的GDP總量已排全球第二位,約佔全球18%,約是美國的75%,但中國人均GDP的世界排名只是於60位,可見還存有不足之處和一定的發展空間。中國迅速的崛起早令美國感到不安,更何況在2014年,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計劃,明顯調整了整體的外交戰略,加上有時事分析員指出中國在世界舞臺上已不再繼續守拙和不當頭了,這難怪美國加深了對中國的憂慮和打壓。2017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發表講話,提及中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世界將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中國也不會例外,同樣也要面對這變局,其後在不同場合習主席也再多次提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言論,同時也表示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這變局與機遇真要等時間去引證了!在內地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可算是擔當了內地引進資金的重要角色,港人港資率先進入內地設廠,香港是外資在中國投資的領頭羊,而在內地政府的改革開放政策帶領,在內地人民的群策群力奮鬥下,現已成為現今的世界工廠,且逐漸向金融和服務業以及科技等領域發展。香港回歸已25年,一直被認為是吸引歐美資金進入中國,也是內地企業以及資金走出去的中轉站,香港特區政府也以內地的超級聯繫人自稱。近年中美交惡,美國資金投資中資企業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因此有報導指歐美資金和人才已漸漸由中港兩地撤出或流走,而內地個別企業和資金同樣難以在美長期立足發展,因此香港特區這個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有否因此而褪色呢?上週「行內行外」文章已提及香港已正式申請加入RCEP,而RCEP的成員國大都不是歐美國家,日前國家副總理韓正在第七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中說:「以前香港人多爭取跟歐美國家做生意,今後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發展中國家,以往香港人心中只有一個「利」字,今後還要懂得國家的需要與定位,深化與內地合作,更要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樣香港的優勢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這番說話是否正配合了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提出「東升西降」的概念呢?此外韓正副總理更期望香港可利用「一國兩制」的國際優勢,在金融和法律制度等有利條件下,更加積極主動加入「一帶一路」計劃,提升香港作為中國與世界「超級聯繫人」的獨特地位和角色,也要把握國家發展的歷史機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這也是特區應有的責任和機遇。有關以上「東升西降」的概念和「今後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發展中國家」以及「懂得國家的需要與定位」等言論對香港特區官員和市民有何啓示?那還要大家多多動動腦筋了。
後記:國家副總理韓正在第七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表明中央政府繼續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與更多的國家開展更緊密的交流合作,擴大全球經貿合作網絡。話雖如此,在中美磨擦仍未緩和之際,歐美資金流入中港市場似乎已有放緩的趨勢,有調查指出,除了資金流出香港外,人才也不斷流走,當然以官方的一貫作風,一定不予置評,但從業界人士的言談所知,近年確是有資金流走,業界經營更添困難。日前有消息指匯控(00005)正計劃裁減負責中國債務市場的員工,另有消息指大部份在港上市的中資證券公司,業績都出現虧損,有錄得盈利的公司,其業績也會出現大幅倒退,可見連有互聯互通和資本優勢的中資公司也未必能穩賺,那缺乏人脈網絡和沒有雄厚資金的本土證券公司更難生存。但從數據顯示:中港互聯互通交易自2014年11月在上海和2016年12月在深圳先後開通,其成交額佔港交所成交總額的比例不斷上升,2017年只佔11%,至2021年已上升至37%,料今年有機會上升至四成。疫情下中港未能正常通關,引致內地投資者利用互聯互通機制買賣港股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只是互聯互通機制也無法令有優勢的中資證券公司錄得盈利,這是否與「零佣金」的惡性競爭環境有關呢?那真值得有關當局和業界代表究探一下了!筆者只相信沒有良好營商環境的行業一定是難於發展,也難有前景可言,這會否因此而成為內地人所稱的「內卷」行業呢?只是為什麼業界會出現只能讓港交所(00388)大判專享的成果?而其他的業界法團或人士則只能望洋興嘆,根本無法共同發展和共同富裕呢?這又是誰的責任,還是制度上的出錯?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副 會 長 梁 崇 讓

2022年9月15日

http://www.hks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