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容易復常難---行内行外2023.01.12

Posted by hksfe_admin 2023/01/12 0 Comment(s) 業界關注,

放寬容易復常難

為了復常,為了經濟,各國政府積極放寬防疫政策,這樣做自然會令確診人數有所增加,在死亡率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實際死亡人數也會有所增加,這是一個很簡單的計算和不難推測的結果。從香港特區政府所公布的數字來看,香港政府的防疫政策放寬後,確診人數立即直線上升,最多時曾一日升至近30,000人染病,而死亡人數也回升至60-70之多 ,上週確診人數明顯回落至約16,000-20,000人,近日更在10,000人以下,致於確診人數是否準確?有沒有確診者沒有申報?也是無法推測,但政府公布的死亡人數並沒有明顯的回落,這是否意味死亡率在上升了呢?這個問題,政府沒有提及,也沒有認真的解說過,其實單憑簡單的數字和數據,大眾市民未必能完全掌握真實的情況,更何況,市民現時只雀躍於通關安排呢!致於中國內地,由於突然宣布放寬防疫和檢疫政策,實施「乙類乙管」,以保健康、防重症為主要工作,減少疫情對經濟發展和民生的影響,導致疫情出現大爆發也是意料中之事。近日內地衛健委更取消和改變了每日公布疫情的政策或方式,令外界感到難以了解內地實際的確診人數和疫情的變化,現連新冠肺炎的名稱也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這引起其他國家的擔憂,甚至有個別媒體喧染中國將會輸出病毒,因此多個國家立即找借口,對中國內地人士入境的安排作出限制,世衛組織對中國改變防疫政策也發聲作出回應。其實其他國家早已放寬了防疫政策,放寬後確診和死亡人數也出現上升的情況,但為何卻不見其他國家出現互相埋怨的言論,且防疫政策卻越放越鬆,真不明白為何現今卻要針對中國?筆者記得中國採用「動態清零」防疫政策之時,一直遭受他國的批評,現放寬了又被人諸多指責,莫非這便是所有民主大國的特性?「行內行外」文章曾多次提及放寬防疫政策是各國政府面對經濟和人命的抉擇,無論出現任何結果,當權者和市民都不能埋怨和後悔,只能面對,而抗疫和防疫的政策一旦放寬,就是很難走回嚴謹防疫的道路。只怪這個病毒太狡猾了,又隨時會出現變種,現美國又出現XBB.1.5新的變種,確診人數開始增加,更已散播至其他國家,香港也出現案例,真是沒完沒了,只歎當權者和市民都不易應付,要社會完全復常真不容易啊。新一年香港的最好消息,可算是1月8日能與內地正式全面通關,雖然初期每日仍有配額和需自費進行核酸檢查,但這也屬正常的操作和運作方法,現只希望早日回復往日的全面通關。中港兩地通關,帶動人流增加,自然會增加確診人數上升的風險,全港市民都要有所準備,自身做好安全防疫工作。踏入新的一年,雖然帶來了通關的好消息,但對貧苦大眾來說,日子仍不容易過,早前已有不少公共事業宣布加價,包括:電費、隧道費、的士及膠袋徴費等等,這必然也帶動其他消費支出上升,其實連鎖快餐店、超級市場和娛樂消費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加了價,加幅也不少,普羅市民在新的一年似乎要繼續「勒緊褲頭」了,幸好,社會仍有兩餸飯的存在,總可解決低下階層市民「食」的需求,只是住劏房、吃兩餸飯的生活,應否在經濟已發展和號稱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存在呢?更何況這些貧富差距的現象已存在多年,並一直在惡化中,這是否值得政府有關當局反思再反思呢?在未宣布中港兩地正式通關之前,有調查表示企業對今年前景表示樂觀的只有15%,悲觀卻多達36%,各行各業更有裁員的可能性,有工會組織曾進行調查,其結果顯示40%市民對今年就業前景不樂觀,超過50%受訪者表示有失業的風險,近40%指受疫情影響收入減少和預計被凍薪。現今放寬防疫政策和已實施通關,經濟好轉已成為社會和市場上普遍的共識,但能否如願以償,目前還是未知之數,有調查顯示,明年的就業機會將會好轉,有保險公司已表示因中港正式通關,看好業務未來前景,計劃增聘2,000名理財顧問,多間美資投資大行同時看好香港今年的經濟增長,摩根士丹利估計有近3%的增長,高盛更樂觀,料中國重新開放有望令香港的GDP升幅達7.6%之多。但在歐美,其就業前景的消息並不樂觀,尤其是美國,傳出亞馬遜實際裁員數目遠多於先前估算的一萬人,客戶關係管理軟件公司Saleforce計劃裁員8,000人,連麥當奴也傳出裁員的消息,香港方面,尖沙咀崇光已宣布即將結業,上水店舖的負責人表示通關後人流仍不理想……。可見全球經濟的形勢並不是一面倒的樂觀,早前已有多位評論員,甚至國際金融組織都認為歐美今年經濟面對衰退的機會很大。以上種種預測,還有待考證,香港是外向型經濟,不會受影響嗎?但近期確實有資金投入中港股市,令中港股市急速上升,這立即再引發市場聯想起習主席「東升西降」的言論,那股票市場是否也是東升西降?同樣要讓時間來證明了。

 

後記:特區政府放寬防疫政策,社會普遍預期經濟會逐步好轉,近年的政經形勢令通賬加劇,各行各業或物品加價已成趨勢,最低工資也將於今年五月上調,雖然百物加價,但唯獨證券業的佣金無法向上調整,個別證券公司「零佣金」的攻勢仍然存在,甚至仍有公司以「一世免佣」作為宣傳。在多重打擊下,大部份傳統的中小型證券公司都出現入不敷支的情況,有消息指去年結業的證券公司近50間,增幅有一倍多,雖然中港兩地已恢復通關,但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對本土傳統證券公司的幫助不大,結業潮仍會持續。前年內地有關當局曾公開批評有境外證券公司在境內無牌駕駛,去年底中國證監會表示根據<證券法>等相關法律,富途控股和老虎證券近年來未經核准,非法經營跨境證券業務,擬要求兩家券商對此整改,包括停止增量非法業務活動,招攬及發展境內投資者等。以上事件,除了令在美掛牌的富途股價急跌外,原定回流香港雙重上市的計劃也突然宣布推遲,富途的做法,令人聯想起當年突然被殺停的螞蟻集團,螞蟻集團架搆現已重新改組,料會重啟上市的程序,只是其估值和前景會否面目全非實令市場關注。至於富途如何拆解監管機搆的關注而再度在港掛牌,還是放棄雙重上市的計劃,同樣也是市場的焦點了。富途和老虎被中證監禁止買賣美股,相信連外期的交易也被禁止,但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可擁有自己獨特的金融制度,一直以來,香港有關當局都允許香港持牌法團或人士作為其他交易所的中介人,據知,有不少香港投資機搆,港人或內地人士以及內地公司都有參與美股或美期的買賣,加上倫敦金已在港經營多年,衍生產品的泛濫,現再有SPAC和虛擬產品等買賣的安排,這是否就是香港金融業的獨特優勢呢?如資金不斷向西走,不知內地監管當局又有如何想法和對策呢?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副 會 長 梁 崇 讓

2023年01月12日

http://www.hks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