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生活券、生活金、佣金 皆無望?---行内行外2023.02.23

Posted by hksfe_admin 2023/02/23 0 Comment(s) 業界關注,

消費券、生活券、生活金、佣金 皆無望?

踏入兔年,港股走勢有如兔子跳躍走動,先以紅盤高開嘗試挑戰23,000點高位,但當通關和全面通關的好消息相繼傳出和落實後,大市卻出現回吐壓力,更跌穿22,000點水平。近日因美國擊落中國氣球,中方向美國提出抗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取消及延遲訪問中國, 令中美關係再度陷入緊張,港股更插穿21,000水平。毫無疑問全面通關的消息為香港經濟復甦打了一枝強心針,普遍來說工商界皆對今年的經濟增長都抱樂觀態度,料就業市場也會因此而好轉。更有分析家指出,中國改變了防疫策略,今年經濟增長有望重回升至5%以上,這將會帶動周邊各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雖然經濟學者有此憧憬,但全球大企業卻仍不斷傳來裁員的消息,尤其金融業去年已不斷傳出裁員,踏入一月,微軟、IBM、高歌、PayPal、Tesco、Impossible Foods也先後削减人手,全球最大網購平台亞馬遜更出現八年來首度虧損,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呼籲各國央行應維持較高的息口來遏止通脹,這是否意味國際大型企業都不看好全球未來的經濟前景?料通脹短期也難以回落,甚至擔憂美國在息口和通賬的壓迫下,美國將面臨經濟衰退的風險。此外美元的強勢會否逆轉,各國會否逐步去美元化?甚至去美國化?美債務上限會否無限擴大?美債價格的走向和美債的公信力會否減退?各國地緣政治風險會否升溫?這等一連串因素必成為今年政經市場的焦點,那投資者便要加倍留意啊!

香港方面,防疫政策正在加快放寬,現時基本可算已是全面通關,經濟較疫情時轉好應是理所當然的,香港是外向型經濟城市,經濟要完全復常,總要靠外來資金和外來遊客的消費,當然更是少不了大量內地同胞的自由行。特區政府為了吸引海外遊客來港消費,更向海外人士大耍金錢噱頭和贈送飛機票,以「香港回來了」作為宣傳口號。但從政府官員的口吻和坊間市民所得的訊息,香港要完全回復到疫情前的光景,仍需一段較長時間。雖然有報導指廣東道名牌商品店重現人龍,但卻另有報導指香港在接待旅行團時,無論交通、飲食和人手配套的安排根本無法配合,香園圍口岸車位安排也出現混亂現象。有報導指估不到最快復甦的行業竟然是螞蟻搬家式的水貨行業,是諷刺還是有心挖苦呢?據悉香港的入境人數與澳門相比,仍是相差很遠,報道指内地第一批赴澳門遊客多達32,000人,而香港則只有约5,000人,如屬實情?特區政府的宣傳和銀彈攻勢是否有浪費之嫌?此外,港幣與美元掛勾,美元的走向對香港的零售、旅遊和貿易也有一定的影響,加上中美關係再現緊張,美對中港的打壓和制裁仍未停止,因此一月中「行內行外」刊登了標題「放寬容易復常難」的文章。目前香港除了樓價仍是偏軟調整外,股票市場在大幅回升後正反覆波動,中港美經濟和股市以及美元美債的未來走向和價值等等都存在不明朗,而分析家的看法也出現兩極之別,那香港能否真可完全回來?似乎還只是喊喊口號和大肆宣傳罷了!回說香港社會問題,經歷三年多的疫情,經濟下滑,失業率上升,基層市民的生活受到極大影響,消費模式也有所改變,網購和外賣成為主流,昔日香港閙市旺地今日吉舖處處,而近年興起的兩餸飯店卻比比皆是,兩餸飯的價錢確可為民舒解一點生活財困,坦白說富人每月的收入,消費十萬八萬對他們影響不大,但基層市民就必需節衣縮食去過苦日子。這幾年特區政府派發消費券可算是能解基層市民燃眉之急,據了解消費券對基層市民來說,其實可以算是「生活券」,他們把消費券的大部分金額都用在日常生活開支上,根本沒有多餘的金錢花在其他的消費上,筆者執筆時,財爺正就2023-2024年度財政預案進行諮詢,是否再度派發消費券?這將必成為議員、政黨、社會組織和市民等爭論的議題,各有支持者,有贊成,也有反對!財政司司長一句「睇餸食飯」和「量入為出」,是否意味政府官員可獲加薪,但還是要讓基層市民長期排隊購買兩餸飯呢?有官員更聲稱消費券對刺激香港經濟效用不大,但高官們有沒有想過原來政府的消費券其實是基層市民的「生活救命券」呢?現時基層市民所感受到的是加風四起,打工仔手持的強積金有如水瓜打狗,並不是經濟已復常啊!此外,有報導指香港過去三年用了6,000億港元抗疫,其中保就業計劃備受批評,這變相給予大財團連鎖店最多受惠,至於政府所派發可多次性使用和清洗的口罩除了初期有部分官員使用外,街上鮮見市民用上,現在更不用說了,這些開支可說是浪費了嗎?有急市民所急嗎?而消息指廣東省抗疫只用了1,700億港元,相比之下香港抗疫支出相比整個廣東省多出了3倍,香港現時人口只有約750萬,廣東省人口卻有約1.25億,如以人口和地域面積相比,香港的抗疫支出和其成效是否對稱?還是由學者和評論家以及市民大眾來評分吧!如今政府還向外來訪客大派飛機票,各政策局仍多次要求立法會撥款增加編外職位,這算是大花筒還是「睇餸食飯」、「量入為出」呢?反之最直接幫助基層市民的抗疫德政「生活救命券」可能被削減或歸「零」,這甚叫基層市民不失望呢?那基層市民只好將褲頭再拉緊一點了。既然有關當局也開聲表明香港要完全復常仍要一段時間,那政府所派的消費券仍將是基層市民的基本生活開支券,真希望已獲加薪、享有高薪厚祿、不愁生活的高官們貼地點,多體察民情啊! 

後記:俗語有云 :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一屆特首上任後確是動作多多,先後舉辦多項國際盛事和加快對外放寬防疫政策,兔年前後更逐步與內地全面通關,特首和財爺先後出訪中東宣傳香港的價值,並介紹香港優勢及開拓商機,目的是為了要做到「香港回來了」,期間更與沙特及阿聯酋交換了備忘錄和意向書,並表示下一站外訪地點將是東盟以及大灣區各城市,期望可盡快加入RCEP以增強香港的競爭力,有消息指中國兩地全面通關,旅客明顯增多,多家國際知名品牌商品的銷量急增,尖沙咀廣東道名牌店再現人龍,這無疑對本港的零售和旅遊業打了一枝強心針,相繼地也會帶旺本港的飲食業。

至於金融業又如何呢?特首和財爺分別外訪中東,金融業是香港經濟支柱之一,自然要大力宣傳推廣香港的金融優勢,中東國家蘊藏大量黑色黃金,近年經濟蓬勃發展,中東的資金和企業便成為各地資本家和投資銀行爭奪的目標,今次特首的出訪,港交所(00388)行政總裁也有隨行,相信也是為了爭取在中東設立辦事處和游說沙特阿美以及其他中東企業來港上市,有特權大判地位的港交所在兩地政府的支持下,每年可保持盈利已是順理成章的事,至於分判下來的中介持牌法團和客戶主任,只能繼續互相以惡性競爭的手法來爭奪市場份額了,據港交所數據顯示,港股A組持牌法團的市佔率,截至去年12月為67.21%,按年增加6.85%;B組和C組持牌法團市佔率按年則分別下跌5.57%及1.28%,顯示A組持牌法團的市佔率持續上升,近日有媒體更以「中港通關無幫助,龍頭霸市場,監管成本高,一年50券商倒閉,結業潮未止」大字標題來形容國際金融中心持牌中介人的經營狀況,可真是可圈可點了,也有調查指出去年本港72%持牌法團出現虧損,61%無意增聘人手,有特權的港交所自然不同,可以增聘人手到世界各地,包括內地開設辦事處發展業務,但香港本土持牌法團便不可能了,除了資金外,法規嚴謹更是致命因素。日前中國證監會發布《證券經紀業務管理辦法》自2023年2月28日起施行。 早已在2021年第7次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委務會議審議通過發布,期間已經歷近兩年,違規的活動應早已收斂,本工會「行內行外」文章早也多次提及香港有關當局遲遲沒有就此進行解讀,也沒表示此等活動是否屬於違規,近日中證監發聲落實執行日期,多間內地和本土持牌法團立即作出反應,宣布立即暫停內地人開戶,甚至只能進行平倉,以等待有關當局釐清相關法規或有更清晰的指引,雖然内地有關當局立即發出指引釋疑,有業界人士更稱此對業界影響不大,真的嗎?記得當年同樣有業界人士稱「撤銷最低佣金制」對業界收入影響不大,更以「餅大了!大家都有得吃」的道理來解說,但到今天,試問餅是誰可以吃得多?誰沒有得吃呢?當然最不幸的仍是一直只靠證券佣金收入的業界從業員,他們的收入足襟見肘,嚴格來說該些佣金是他們的「生活金」,現已變成「零生活金」,相信業界從業員寧要「生活金」也不願意收取「生活券」的,最悲哀的是這種現象一直沒有被有關當局、議員、勞工組織和社會人士關注,相信這群被遺棄的金融業弱勢群體跟那「共同富裕」概念真是越走越遠了!

註:財爺體卹民情再派發5,000元消費券(生活券)非常合情合理,真望明年香港經濟重回正軌,基層市民也可過正常的生活,不需要(生活券)了,對金融證券及期貨從業員來說,當然希望可以恢復(生活金)最低佣金制度了。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副 會 長 梁 崇 讓

2023年02月23日

http://www.hks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