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金融改革的憧憬---行内行外2023.03.02

Posted by hksfe_admin 2023/03/02 0 Comment(s) 業界關注,

内地金融改革的憧憬

筆者已多次用「開弓沒有回頭箭」這句話來形容美國打壓中國崛起的國策,一旦開始便無法再回頭了,雖然偶有傳出中美關係有望緩和改善,但最終還是無法有進一步的好消息,反因出現以下種種事件而令中美關係再度緊張,1.美國不聽中國的解說,堅持擊落中國氫氣球,引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取消訪華。2.美國國會議員堅持率領代表團訪問台灣。3.上月初傳出拜登政府再將6間中國實體企業,加入出口黑名單,中國商務部隨即宣布將美國參與出售軍火給台灣的洛克希德馬丁和雷神導彈與防務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最嚴勵的是中國官員直接批評美國講一套做一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工室主任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的發言和態度更趨強硬,並在爆發俄烏戰爭一週年的日子前後,中國分別發表了<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和<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等文件,由此可見,要破解中美的緊張關係,相信並不容易,料日後中美兩國態度的取向,還是各有各說和各自爭取盟友吧!由於美國仍然不斷打壓中國,而中國也不甘示弱還擊,因此市場上總有出現美國去中國化,中國去美國化的說法。在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層面,美國不斷將中國公司或企業列入黑名單,並逐步禁止美國資金投入中國或中國企業,這種做法便是實行單邊主義,正與中國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出「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國民族要包容共存共享」的理念大相逕庭。明顯的踏入2023年,中國改變了防疫政策,採取更主動和積極的外交攻勢,領導人先後出訪多國,與多國建立和加強經貿關係,期間更傳出改變過往以美元為單一結算貨幣的可行性,這一連串行動是否正是中國去美國化去美元法的先兆呢?但資本家永遠都是利益的追逐者,雖然美國政府不停地宣布中國企業的黑名單和禁止美國資金投資中國內地企業,但近日卻傳出寧德時代與美國福特汽車合作於美國建造新能源汽車電池工廠,當然中國政府也會憂慮合作會否導致洩露電池的核心技術。現時美國聯同其盟國一直打壓中國晶片的發展道路,那寧德時代與美國福特合作最終會否告吹,還要看事態的發展了?不過中國政府已多次強調國家不會走回頭路,開放的政策不變,歡迎外來的投資。在金融業方面,這幾年在制度上也進行了多項改革,除了加大互聯互通的力度外,更於2019年上海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其特點是實行註冊制上市,也容許雙重股權結搆,上市企業以科技創新企業為主;2020年深圳交易所創業板進行改革,並實行註冊制制度;2021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受中國證監會監督管理,以公司制註冊成立的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主要是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也被稱為深化新三板改革。總括來說,上海證券交易所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市場多服務成熟的大型企業,科創板則以科技產業為主,創業板主要服務創新企業,北京證券交易所主要是支持中小企業,令分工較以往明顯。最令內地市場振奮的是上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相關制度規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可算是內地資本市場的重大改革。此外也計劃在2023年3月31日起實施《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包括要採取可變利益實體(VIE)架構的企業,在境外上市前備案,目的是要求在境外上市的內地企業,須遵守國家保密法律制度,不得洩露國家機密,這可能由於近年全球各國政治關係緊張所致。而註冊制以信息披露為主要核心,這可簡化上市審核的程序和過程,令上市企業更多元花和較容易吸引外來資金,有利內地市場與國際接軌,可算是令市場更開放,但備案和披露的兩種做法是否存有矛盾和能否並存?這還是由有關當局解說吧!只是制度改革少不免會為市場帶來波動,對上市公司的評估和投資者的投資取向都會產生變化 ,從其他市場的歷史角度來分析,註冊制多能為當地市場吸納更多資金和趨向全面市場化的方向發展,整體大市的走勢還是向上。那對香港的金融市場是利多於弊、會否帶來憧憬或衝擊?真是見仁見智了。 

後記:內地《證券經紀業務管理辦法》在上月底實施,市場消息指,香港證監會近日向證券業界發出電郵查詢,包括中證監有否要求持牌法團就有關政策採取行動和持牌法團如何應對新政策等等問題。早前有業界人士聲稱此對本港業界影響不大,「行內行外」文章已提出「真的嗎?」的疑問。現香港證監會的查問會否仍有後着,那就真不知道了,但足以令業界開始感到憂慮應否繼續為內地客服務了,現時跨境業務的界定範圍仍未清晰。市場有傳為防止企業機密資料外洩,有消息指國家財政部曾向一些國有企業要求他們逐步停止聘用4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據財政部的數據,四大行於2021年在中國賺取了206億元人民幣。去年9月開始,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開始對中概股審計底稿檢查,期間先後有多達60家在港上市的國企及民企更換核數師,其中也涉及四大行,只是四大行並不會容易放棄中國企業這金蛋,料應會尋求其他合作的方式繼續撈金,但市場對此類消息總是敏感,投資者對四大行以外的審計結果會否失去信心,或美國有關部門會否因此而作出強烈回應,這確令市場擔憂的,市場雖然隱藏着不明朗的消息,但仍阻不了內地金融市場的開放政策,上週人民銀行、銀保監、中證監與廣東省政府發表深化前海深港金融合作改革意見,《關於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和《關於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各提出30條金融改革創新舉措,涵蓋民生金融、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現代金融產業發展、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加強金融監管合作等方面,其中涉及銀行、保險、證券和基金等等業務,更包括便利香港專業人士執業,提升港籍從業人員比例,允許香港私人銀行,家族財富管理機搆在合作區設立專營機搆等等。也計劃在香港居民同意下,允許前海港資商業銀行,與香港母公司共享其在香港母公司的信用狀況,以方便向香港居民在前海提供信貸等金融業務。此外亦表示支持境外,特別是香港的銀行、證券和保險企業在前海設公司,也允許跨國企業在前海率先設財資中心,為中資企業海外經營活動提供服務,並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內外金融機構、國際金融組織在前海設立研發、科創、數據服務中心等功能性總部。證券行業方面,當局擬允許前海的證券期貨公司,通過境外上市等跨境融資方式在港補充資本金,支持前海企業利用香港基金平台進行融資及開拓海外業務,並利用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將項目在港上市融資。以上種種措施都是有利於大財團在內地和互聯互通制度下發展,但卻缺乏針對性的個人(個體戶)支持或支援,或許這應是特區政府提出建議或落實具體的細節吧!早年特區政府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向到大灣區工作和發展事業的青年人發放津貼,試問如今特區政府能否向在香港受「零佣金」打擊的證券及期貨人士到大灣區工作和發展事業而發放津貼?試問又有誰能為本土業界的弱勢群體發聲呢?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副 會 長 梁 崇 讓

2023年03月02日

http://www.hks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