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錢財」換「外才」是長久之策嗎?---行内行外2023.05.25

Posted by hksfe_admin 2023/05/25 0 Comment(s) 業界關注,

以「錢財」換「外才」是長久之策嗎? 

香港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下的「互換通」已正式開通,「互換通」先啓動北向交易,讓香港及其他司法管轄區的投資者經由「北向互換通」,參與內地銀行之間的利率互換市場,有利吸引外資流入內地債市,「互換通」是首個有關金融衍生產品的互聯互通機制,持有內地債券的國際投資者可透過其管理人民幣利率風險。消息指啓動當日獲花旗、滙豐、渣打、建行等27間境外金融機構撐場,有關當局指出當時機成熟,將相繼推出「南向互換通」,通過互換通達成在岸人民幣利率互換合約的交易,可鞏固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更有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互換通」當然並非一般散戶或中介法團可參與,這又是銀行、投資銀行和大型券商享有的投資工具。有業界人士認為「互換通」可吸引外資重回內地債券市場,現時外資持有的內地債券多是長期債,過去兩至三年內地利率偏低,預料外資會利用互換通對沖內地利率回升帶動債券價格下跌的影響,有望可逐漸帶活內地的資金市場。此外雙櫃台模式莊家機制系統料在6月推出,這同是有助人民幣邁向國際化的工具,這也是香港金融市場的優勢,雙櫃台模式是指港股市場設立港幣和人民幣兩個櫃台,分開交易兩種貨幣股票,允許投資者跨櫃台自由轉換可降低A股與H股價差,同時引入莊家機制以解決流動性問題,用雙幣交易,對投資者來說,也多了一個新的投資渠道,如新機制運行成熟,雙幣交易規模應會擴大,有望港交所(00388)的交易量也會增加,在港擴大人民幣交易功能,有助中國通過香港吸引全球資金,直接用人民幣購買港股通股票,可以避免匯兌風險,也可簡化結算流程,降低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的匯兌成本,有望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這有利港股的長遠發展。再說香港股票市場,由於中國多項經濟數據遜於預期,年輕人失業率創紀錄新高,經濟下行風險增加,近日中港兩地股票再次呈現偏淡趨勢,這幾年中港股票的表現可算是較美、日市場落後,美股在加息和收緊貨幣政策之前曾屢創新高,雖然近排回落,但相對18年仍有不錯的升幅,至於日本股市,與中港股市成強烈對比,日本央行持續的貨幣寬鬆政策和受惠經濟復甦,近日日經指數已突破30,000大關,連股神畢菲特和高盛都同時唱好,料短期升勢仍會持續,相反這幾年中港的股票市場指數裹足不前,近日上證指數重回3,300點以下,港股更是不濟,指數無法企穩在20,000點之上,雖然本港有關當局頻頻推出改革措施,但每日平均成交還是在1,000億以下,究其原因?除了沒有特別利好的消息外,最重要還是缺乏資金投入,這會否跟前時增加印花稅有關?筆者木宰羊!從資料顯示這兩年阿里巴巴(09988)、騰訉(00700)、比亞迪(01211)、快手(01024)、京東(09618)和商湯(00020)等股份都被機構投資者減持,港股市場一直稱為國際金融中心,即國際資金聚集的市場,現時不斷有外資撤離市場,美國政府又不斷出招禁止美國資金投資中國企業,而內地近年新經濟股下跌,內房股又捲入了債務危機,失去了大部份的資金鏈,雖然互聯互通機制不斷擴大和加速,但其實內地資金欲來港進行投資也因大勢所限,至於近年特區政府不斷向中東、東盟或其他國家大送秋波和招攬生意,其成效如何?仍有待印證!但從本土業界人士交談得知,以目前的政治局勢,以及打擊洗黑錢和恐怖份子等制度,對中小型持牌法團來說欲招攬外地的投資者或投資機搆,甚至基金在香港開立銀行和證券或投資戶口,其審批程序也是關卡重重,難於審批,或許這又只是大財團和大機搆的專利吧! 

後記:有報導指公務員有望連續兩年加薪,更有望加薪幅度超越通脹,據了解公務員的薪酬調整指標是由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所調查的結果作為參考,至於如何收集和採用什麽數據,筆者沒有加以研究和了解,但坊間和社會普遍都批評加幅偏離實況,據悉近年公務員流失情況嚴重,但在編制上卻額外增加多個高中級和外編職位,已引來不少批評,現在經濟未完全回穩下仍可加薪,真是羨煞旁人!而近日特區政府高調地宣布挽留人才和搶奪人才政策,這次的薪酬趨勢指標是否是為了配合政府政策以挽留公務員呢?每次提到加薪,筆者不其然便想起業界的「零佣金」制度了,業界被當局撤銷了最低佣金制已20年,靠佣金收入的從業員收入越來越少,至近年證券業「零佣金」巧取名目的宣傳大行其道,惡性競爭令很多從業員收入捉襟見肘,真希望有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為業界作出薪酬調查,可惜總聽不到有此類的報告,政府有關當局一直也沒有為業界佣金的收費作出合理的調整,或許其旨意就是想淘汰這群為金融業打拼了幾十年的從業員呢?年前政府在業界反對下增加股票印花稅,卻一直對「零佣金」的惡性競爭視若無睹,這似乎全不合情理,反之月中更公布擴大「人才清單」,將原有的13項專業增加至51項,涵蓋9個行業領域,其實在現時的現實環境,要吸引人才一定涉及「錢財」,試問在這世代,金融業在「零佣金」的情況下,又如何能挽留人才和搶奪人才呢?更何況香港的金融業早已輸入了大量內地員工與本土人才競爭,工資早已被壓下去了,加上在「零佣金」的剝削下,金融業從業員的工資水平多年來都難以提高,至於員工的質素有否提高?筆者不敢在此妄言了。現時政府公開表示要挽留和搶奪金融人才,言論和行動以及政策有否存在衝突和矛盾?可找誰來解答?或許加薪和挽留人才又只是港交所和大財團的專利吧!如屬實情?這似乎與政府常掛口邊的保障本地就業優先和共同富裕的理念有所違背,業界人士可向誰申訴呢?只是外來資金可以隨時撤走,外來人才也可以隨時撤離,不知香港特區政府對培育和挽留本地人才又有何想法?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副 會 長 梁 崇 讓

2023年05月25日

http://www.hks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