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仁」的下場 ?---行内行外2023.07.06

Posted by hksfe_admin 2023/07/06 0 Comment(s) 業界關注,

「伯仁」的下場 ?

早前,執法部門公佈今年首5個月共有近36,000宗罪案,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四成,而詐騙案較去年同期上升近六成,佔整體罪案近4成半,這些騙案均涉及投資騙案,首4個月投資騙案涉7.8億元,過去一週共接獲91宗網上投資騙案,受害人損失逾4,300萬元。投資騙案並非近年才發生的,以往多發生在倫敦金身上,不是經紀投資失誤所造成而是公司一走了之關門大吉所致,投資者的損失大多數是無法追討取回。近年由於虛擬資產投資大行其道,尤其是虛擬貨幣市場,在宣傳和媒體多翻報導下,漸漸得到更多人知曉和關注,現時網上炒賣盛行,加上近年香港的投資市場,尤其港股市場市道難有勝算,騙徒便因此有機可乘,利用高回報的誘因令投資者容易墮入騙局,更主動介紹投資平台或介紹可賺錢的投資買賣程式,往往當受害者發現中伏已是為時晚也了。由於虛擬貨幣的交易一直不受規管,去中心化的交易雖然說來好聽,但卻變成了難以監管的交易,騙徒更容易因此而去如黃鶴,受害者絕難追討損失。雖然證監會對虛擬資產已開始立例進行監管,但在網絡世界,要杜絕騙案似乎並不容易,香港的證券及期貨市場一直受香港證監會規管,經營者無論公司或個人都要向證監會申請中介人牌照才符合法例,證監條例也規定製造虛假市場是違法的,也嚴禁中介人和從業員利用cold call(陌生造訪)來招徠客戶,一直以來,很多騙案都是利用cold call作為欺騙的入門手段,依稀記得有關當局曾一度希望電訊網絡營運商防止此類電話騷擾市民,也不容許任何企業或人士洩露客戶個人資料,因這違反私隠條例和犯法。確實曾有一段時間少了這類騷擾電話,這方面受規管的證券及期貨中介法團或中介人更為嚴謹,鮮有聽聞中介法團或中介人違反條例,因違反者多會受到懲罰,嚴重者甚至停牌,停牌後便無法繼續經營,因此在正常情況下,中介法團或中介人不會冒如此風險,以往騷擾電話多涉及財務公司,市民不借貸便不會受騙,至於近幾年這類電話捲土重來,涉及的多是以利誘的投資騙案,騷擾電話有過之而不及,令電郵騙案數字也急升,究其原因,有人說這是因科技的發展令騙徒可利用技術改造來電顯示的號碼所致,因此有議員批評電話咭實名制未見成效,因騙徒仍可利用境外電訊服務供應商傳送短訊和致電市民,即可繞過實名制度的規管,騙徒仍可假扮政府官方機構、銀行或保險等機構以及投資專業人士獲取市民信任或瞞弄市民墮入圈套。作為金融從業員的我輩,對利用金融行業或金融產品令市民受蒙騙而遭受損失,深表遺憾!出現這種現象,是否與科技的發展和金融服務業的制度有關?木宰羊!持牌人士受法例規管,只是近年互聯網的興起,令網紅KOL大行其道,在網上公開評論證券及期貨投資或投資產品,並不一定要申請牌照或是持牌人士,這很容易令市民誤以為凡公開評論證券及期貨投資的人士都是註冊持牌專業人士,因而對騙徒失去戒心,如是持牌人士,監管當局自然備有其登記資料,也較容易追究責任,騙徒便利用以上漏洞到處發放投資信息和資訊以吸引市民的關注,並吹噓必能獲利,這種釣魚手法有如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釣。當然信息和資訊都是利用太空電話或境外網絡發放,騙徒得手後並不容易追究,當受害者發覺騙徒並非受監管機構監管已後悔莫及了。此外由於網上買賣盛行和「零佣金」的出現,持受規管第1類牌照而單靠佣金收入的中介法團和中介人角色漸漸失勢,這類市場超級聯繫人已減少了向客戶提供中肯意見的機會,客戶與持牌專業人士的關係疏離和減少聯繫,這也間接讓騙徒有機可乘,騙徒多以提供免費服務和必定賺錢的說法去利誘和欺騙受害者。與騙徒接觸多了漸漸成為受害者的朋友,變相取代了持牌中介人的地位,他們並協助受害者進行投資,最終原來只是一個騙局。這再證明「世上沒有免費午餐」的經濟理論還是有其道理。此外也有人認為現時的持牌和佣金制度存有漏洞,容易令市民誤信無牌者,更形容為「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結果,這句話頗具深意!筆者並不敢在此胡亂演釋,還是留待大家細心分析吧!筆者只能無限慨嘆和替業界中介人和投資者感到不值和無奈。  

後記:儘管有關當局極力宣傳香港已回來了,並多次提及社會和經濟已復常,但樓市和股市的表現卻未如理想,也不符合當局所望所言。金管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本港美元存款總額,5月份減少了近2%,金額超過1,100億元,連跌兩個月,如與去年底比較則減少近1,800億元,即3%。港元及人民幣以外其他貨幣存款也相繼減少,有媒體報導此意味已有資金流出香港,如從股票市場的表現,無論成交量和指數水平,都比其他地方落後。亞太地區,除了日本股市已創新高外,連印度股票也迭創新高,嚴格說美國股市仍在較高水平,較18年升近一倍,反是香港恆生指數上半年下跌了4%收市,較18年下跌超過四成。市場本以為放寬了嚴格的防疫措施和兩地通關後,勢可刺激中港股票上升而追回部份失地,很可惜現時香港股票只能在19,000點水平徘徊,連20,000點也無法突破,無論特區政府推出互聯互通加強版,港幣人民雙櫃台買賣模式等制度,都無法吸引投資者入市,導致近期港交所的每日平均成交額只在1,000億元以下,新股上市氣氛淡靜,上市當日大多都跌穿上市價,怪不得有人批評港股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試問又怎能稱得上「回來了和復常」呢?港股流動性不足令港股市場猶如一潭死水,中美關係繃緊令外資減少參與本港的資金市場,而外國的股票持份者更不斷減持在港上市的中資企業,包括比亞迪(01211)、阿里巴巴(09988)、騰訊(00700)和商湯(00020)等,在目前的經濟環境,實難尋找新的投資者或資金大手接貨,這也做成港股暫時難以大升的原因,其中當然也涉及政治因素。目前在香港的上市企業數目明顯增多了,也推出了不少新產品和新制度,但交投和流動性仍然不足,成交量反減少,那有關當局有沒有認真研究其真正原因?試問市場單靠KOL和網上買賣是否足可刺激其交易量和流動性增加呢?現時香港特區政府,正積極與中東和東盟等地區建立更緊密的經濟關係,希望藉此吸引外來資金以填補歐美資金的空缺,這算盤能否打得響?還有待觀察。試問特區官員除了不斷到處外訪和宣稱歡迎其他國家的企業來港上市外,還會有其他實際的催化劑嗎?所做所想對現時已上市的中小型公司有幫助嗎?對單靠佣金生存的本土中介法團和中介人可復常回來了嗎?是否那大班的弱勢群體最終還是「伯仁」的下場嗎?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總 幹 事 梁 崇 讓

2023年07月06日

http://www.hks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