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從業員的「真心聲」--- 2020年7月2日

Posted by hksfe_admin 2020/07/02 0 Comment(s) 業界關注,

本土從業員的「真心聲」

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擔憂因地域封鎖而給經濟帶來最嚴重的衰退,因此引致各國政府實施大規模貨幣量寬政策,應對面臨的困難。世界經濟論壇(WEF)近期對347位風險專業人士進行調查,有三分之二專家認為:經濟下滑是未來一年半全球面臨的最大風險,報告認為,各國推行的政策只會累積債務,可能會造成政府與企業長達數年的債務負擔。此外,令消費減少和生產以及競爭格局的改變,這可能打擊企業,並造成新興經濟體陷入更深的危機,新興市場恐爆發破產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全球經濟預測由四月時估計的收縮3%提高至收縮4.9%,這意味此預測是上世紀30年代以來全球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著名的經濟專家亦預警,全球將面臨滯脹的風險,今明兩年的公共債務勢必破頂;有半數風險基金經理預期,將會出現企業破產及行業併合、產業未能復甦,以及高失業率,特別是年輕人的失業率更高,有七成無信心半年內獲聘;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協會調查顯示,受訪的58%投資者認為,未來三年「很有或極有可能」出現另一場金融危機。自08年金融海嘯,銀行業風光不再,加上疫情嚴重打擊全球經濟,作為「百業之母」的銀行業首當其衝,不但貸款需求弱、壞帳升,在負利率趨勢下,淨息差收入受壓,業界紛以裁員削支自救,德銀率先重啟裁員行動,涉1.8萬人。今年二月滙豐控股(00005)擱置大規模裁員計劃,上月行政總裁祈耀年宣布將於中期內裁減約3.5萬個職位,並續凍結幾乎所有外部招聘。證券交易所方面,有報導指新加坡交易所面臨企業退市潮,今年以來有九家公司已經或正在新加坡交易所退市,多於期內五家企業上市,全年或再度出現退市多於上市的局面。香港金融市場也在憂慮因黑暴和疫情削弱本港的集資功能,根據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調查顯示,香港市民雖然對本地經濟看法悲觀,有74%受訪者看淡未來12個月香港經濟前景,樂觀的只佔10%,但卻逾七成受訪者擬在未來一年內投資港股,這可能是與多隻中概股回流香港作第二上市和內地資金繼續進駐香港金融業有關,網易(09999)和京東(09618)已先後來港上市,兩者股價走勢不差,料中概股強勢陸續有來。至於中介業務方面情況,以深圳為基地的京基集團旗下京基金融表示,雖然傳出放棄收購安盛旗下的安盛財富管理(香港),但表示仍會致力於發展金融業務,除了目前的1號(證券交易)、4號(就證券提供意見)及9號(提供資產管理)牌外,亦正在申請6號牌(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信託牌照,亦有意參與虛擬銀行發展。另中國平安(02318)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陸金所,也在微信平台表示,已獲香港證監會批出所需牌照,預計將在今年8月在港推出應用程式「陸香港」,提供網上投資理財和財富管理服務,雖然不斷有內地資金來港在金融業大展拳腳,可是任何利好業界的消息也幫不了一直被遺忘的本土中小型證券及期貨公司和業界從業員。市場傳有1號和9號牌照證券公司老闆欲交還牌照予證監會,或減價求售,甚至無條件拱手讓出,但求止蝕離場。據聞市場上1號和9號牌照負責人員的需求和薪金也在下調,最受影響的當然是本土的持牌負責人員(RO)了,一直以來,香港政府缺乏扶持和保障本土業界和從業員的政策,中資金融機構來港運作,他們多聘用內地人士來港任要職而忽略本土人才。回歸初期,香港本土人才受聘的機會還算理想,但由於成為持牌負責人員的門檻要求不高,只要考試合格加上幾年經驗便可申請負責人員牌照,現時可以成為持牌負責人員的內地人士已有不少,香港本土持牌負責人員已全無優勢。據證監會合規通訊2019第四期中介人發牌紀錄,由2014-2018持牌負責人員(RO)數目增約42%8564人,業內需求可謂僧多粥少,薪酬受壓不輕。近年本土中小型證券及期貨公司結業數目不斷增加,繼靠佣金收入的從業員生存空間被剝奪後,本土持牌負責人員現時也同樣出現就業困難,有業界人士說:這是因有關當局從沒有扶持和保障本土金融中小型公司以及從業員的政策所賜!這樣做得對嗎?

後記:早年已有外資投行被香港證監會以內部監控缺失被罰款數以億計,上月證監會公布有中資證券公司同時因內部監控缺失及違規事項而被罰款,其數額也不菲,也有負責人員被禁重投業界一段時間,證監會聲稱其行為並不符合其作為持牌法團負責人員所須達到的標準。筆者雖然沒有多大了解詳細內容,但總覺得由於中港兩地文化不同、監管制度、運作、操作、觀念和處理手法都有不同,要內地人短時間內適應和融入在港的工作文化未必這麼容易,因此內地公司便較容易觸犯法規,加上現時符合負責人員的條件不難,只需幾年資歷便可擔當重要職位,也未必有真正的考核,遇到敏感問題能否應對,經驗、知識和智慧是否足夠也成疑問?有市場人士認為沒有經歴兩次以上的股災也未必有足夠能力和知識應付危機,可是因現實環境因素,現時大部份金融公司都採取收縮和低薪酬政策,這種做法是否有將貨就價,令管理質素下降而自食其果?日前筆者從招聘廣告中竟然看到有金融機構以接近保安員的薪酬招聘負責人員,也有機構列出負責人員的工作範圍有如接待員的工作,莫非專業人士的尊嚴真的全無底線?又可以變「零」了?這正是有關當局想要的嗎?因此有人批評證監會推出的八個核心主管制度似乎只是形式主義,能否可真正提高公司管理質素又成疑問?令人沮喪的是,聽聞有些本土負責人員為了生計,只好面對現實,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出任負責人員工作,真是生活逼人啊!這又是社會的錯嗎?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副 會 長 梁 崇 讓

202072

http://www.hks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