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必需要擇善固執?---2022年8月25日

Posted by hksfe_admin 2022/08/25 0 Comment(s) 業界關注,

前瞻性必需要擇善固執?

早前美國財政部發布了最新的月度國際資本報告(TIC),指出中國6月持有的美國國債減少了130億美元,下降至9,678億美元,連續第七個月下降,更是近12年以來首次跌破萬億美元關口,也是2010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中國僅次於日本,但仍是第二大美債的持有國。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長期持續量化寬鬆政策,因此自2010年開始,中國開始大幅增持美債,持有量迅速升破1萬億美元大關,於2013年更一度達到1.3萬億美元的歴史高位,其後才逐步減持,今年更只減不增。從經濟角度來分析,減持是因全球通脹加劇,美聯儲局開始加息,令全球息口進入上升週期,美元上升,美債價格下跌,加上加息會拖累全球和美國經濟的增長,也增加全球企業債務違約的風險,減持美債,也是為了在收益和美元資產儲備中取得平衡,此外中概股在美積極退市,也引致部份中國資金撤出美債市場。從政治角度來看,中美關係在短期內將持續陷入僵局,現美國因俄烏戰爭而制裁俄羅斯,更凍結其美元資產,近期美國又積極打出「台灣牌」,又利用盟友制造輿論向中國施壓,很明顯又想再來一個俄烏翻版,極希望中國人在自己領土上發起戰爭,讓中國人自己兄弟相殘。至於中美磨擦最終會否令美國也會照辦煮碗,凍結中國的美元資產,實難預料!但如成事實,對全球的影響很大後果將極為嚴重。香港最擔心的是美元是否會與港元脫勾,一旦脫勾後果更不堪設想,筆者在此並非有危言聳聽的意圖,只希望掌權者和有關當局能有所警惕,要有兩手準備而已。一直以來,「去美元化」的行動並不是新鮮事物,只是各國不會明目張膽地進行,以免得罪美國而受制裁,歐羅的形成其實也是「去美元化」的一種姿態,但成立歐羅和鞏固其地位的過程並不容易,歐羅除了一直被美國金融機構和投資大鱷狙擊外,歐洲各國本身也有不同的矛盾,否則也不會發生歐洲債務危機和英磅遲遲不願意加入歐羅貨幣體系的景況。現英國更主動退出歐洲聯盟,從此不受歐盟的法律限制和不被納入歐洲單一市場,英國將以自己獨立的解決方䅁面對世界各國之間的關係 。至於俄羅斯受歐美國家制裁後,與其他國家的貿易結算只好以盧布或非美元貨幣結算,最受惠的貨幣自然是中國人民幣,有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國際交易結算上的佔有率有所增加,但其實其份額的比例仍是不多。美國近期提出沒收阿富汗和凍結俄羅斯在美資產的霸道行為,也令美元資產的安全性受到多國的質疑,加上美國本土也是問題多多,通脹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頭號敵人,美國本土的政治近期也出現矛盾,現任總統拜登上任後和前任總統特朗普互相攻擊,這種情況是美國歷屆總統鮮見的,這會否引發美國憲法危機?暫時難以判斷!會否影響美元的穩定性?真難料啊!在種種原因下,又令市場再次討論「建立亞幣」(亞洲貨幣)和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性和急切性。雖然有此討論,但筆者相信短期難以成事,因為成立亞幣的困難比歐羅還要大,目前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系,在亞洲區域,無論在軍事上和經濟上,美仍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因此大部份亞洲地區國家,也不敢亦不會和美國有正面的衝突,倒不如在中美俄三大國的矛盾中爭取最大利益更是上策。至於人民幣國際化,相信仍要有一段較長的里程,首先要加快和加大資本市場的開放步伐,但如中國的資本市場還沒有建立較完善的制度,便貿然急急開放,一旦遇上資金大量流出,而非流入的時候,又能如何應對呢?加上現時的中美磨擦不斷加劇,應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緩和的言論只是表面化的現象,相信並非坦誠真心的,如大量外資突然流入內地市場也未必一定是好事,相信中央政府不會急於一時為了人民幣國際化而令中國陷入金融危機,變相成為外資的提款機,料人民幣國際化應會實事求是,踏實地循序漸進推進吧!從近年的跡象所見,中國步向人民幣國際化,應早有其戰略部署,「一帶一路」的推行,有助人民幣國際貸款的推廣和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剛與所羅門群島簽定的貸款便是一例,此外加快人民幣數碼化和維持人民幣匯價的穩定性等等政策配合,這也是人民幣國際化所必需的。

後記:港交所(00388)公布,中期少賺27%至48.36億元,中期息3.45元。期內平均每日成交金額1,383億元,跌27%。第二季純利為21.68億元,按年跌22%。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為89.37億元,按年跌18%,當中佔比最重的主要業務收入較按年跌 11%,公司指因平均每日成交金額減少,令交易及結算費減少,加上電子認購首次公開招股的存管服務費減少;另外公司資金的投資轉蝕3.78億元,去年同期為收益4.28億元,原因是外部管理投資基金(外部組合)錄得公平值虧損淨額5.11億元(去年同期為收益3.21億元)。 證監會發表季度報告,4月至6月期間,該會收入按季減18%至3.9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5%;本港證券市場的日均成交額按季減15%至1270億元,開支按季減4%至4.9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季度按年由盈轉虧,淨虧損9481萬元,按季虧損擴大兩倍。港交所盈利主要源自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結算及交收費、公司上市費、存托管及代理人服務費、市場數據費和投資收益等等,其收費種類繁多,絕不會有免費午餐,可算是連甜品也要收費。香港證監會的收入主要來自證券交易和期貨及期權合約交易的徵費。踏入第三季全球經濟仍沒有好轉,地緣政局極不穩定,通脹加劇,企業融資困難,投資意欲鋭減,近期每日成交額常在1,000億以下,港交所和證監會的收入料只會繼續減少。港交所作為證券及期貨交易的大判機構,在每日成交額減少和上市總額減少下,收入減少也是正常,但始終有特權又是大判,盈利絕對有保證。至於證監會的交易徵費,也因交易量縮減令收入同步減少也是無可避免,今年政府增加證券交易印花稅,意圖增加政府收入的如意算盤相信也是落空,究竟是財金官員計錯數而導致得不償失,還是再次估錯形勢或是大勢所趨呢?木宰羊!只有官員自己才知道,擬屬於二判的金融中介機搆,收入有否受到影響?相信不用多說了,至於單靠佣金收入擔當三判角色的業界從業員,所受的影響其實不大,因為多年來一直受「零佣金」的打壓,Nx0(N=成交額,0=零佣金)的結果永遠都是0,因此無論N的數字增加還是減少,從業員的實際收入也只能說近乎0,因此又何來說有影響呢?這是小學生的數學,官員沒可能不懂吧?業界從業員只好像老虎騎膊馬「苦上加苦」,收入全無保障。至今有關當局對「零佣金」仍是置若罔聞,那怪不得本港官員們無法理解中央政府推行「共同富裕」的理念了!靠佣金收入的從業員一直都是肩負着香港超級聯系人的角色,可算是投資者和市場買賣交易的最佳推銷員,佣金收入本是從業員尋找生意的原動力,但政府有關當局和港交所卻自廢武功,試問香港又能靠什麼來承擔內地超級聯系人的角色呢?單靠「冷感」沒人情味的互聯網軟件嗎?怪不得有業內人士謔稱,香港股票市場只會越玩越縮,上市公司雖然不斷增加,但成交額卻跟不上啊!更遺憾的是,社會和政府一直大喊香港有人才荒,聲言要想盡辦法去挽留人才和搶奪人才,但為何有關當局對「零佣金」仍然置諸不理,試問「零佣金」是挽留人才和吸引人才之皇道嗎?莫非人才是從提供免費午餐來培育嗎?筆者不信,你們信嗎?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副 會 長 梁 崇 讓

2022年8月25日

http://www.hks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