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要發展總離不開和中國合作吧--2022年11月24日-

Posted by hksfe_admin 2022/11/24 0 Comment(s) 業界關注,

世界各地要發展總離不開和中國合作吧

2021年大部份政經評論員和財經分析師都能預測今年中美關係會持續緊張和美國會大幅加息,但只是無人預計到俄烏爆發戰爭,也料不到疫情爆發至今已三年,仍未見有舒緩跡象,這導致國際政經局勢造成不明朗和不穩定。世界性能源和產業供應鏈出現斷層令通脹加劇,美國息口和美元在連鎖反應下不斷上升,這直接或間接令全球其他國家的資產價格下跌。全球股票市場也不例外,港股更跌穿15,000點水平,新冠疫情的死亡人數雖然維持較低的水平,但確診人數在病毒的變種下,仍是沒有真正的回落,甚至經常出現反彈令確診人數回升,而各國的抗疫和防疫政策直接影響當地經濟的復甦和發展,這似乎已無可避免。至於息口的去向,踏入今年第四季,有部份美國財經官員、經濟學者和分析師都認為息口已接近見頂,加息幅度應會放緩甚至明年下半年有減息的機會,此等評論或言論一出,令美元升勢放緩甚至出現回吐,股票市場較為敏感,也較經濟數據先行,大市立即出現逆轉回升,加上中國政府宣布推出舒緩內地房地產企業債務和融資困難的政策,令港股由最低位迅速回升至18,500點水平,升幅近4,000點。這次股票突然回升是否是大市已見底的訊號?暫時仍未能確定,但已令部份看淡的專家大跌眼鏡,也改變了某些分析員對香港股市明年走勢的預測,這再次證明股市永遠都是千變萬化和難以捉摸,投資者只能妥善做好風險管理來應對。除了經濟和股票市場難測外,政局的變化也非普羅市民可預料和洞悉,踏入今年年尾,中共二十大結束後,國家領導層將順利交接,而中國國策仍會堅持捍衛多邊主義,倡導合作而非對抗,互惠而非博弈,以持續開放發展的國策面對世界。外交方面,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外訪前分別接見了越南、巴基斯坦、坦桑尼亞和德國等領導人,並且在出席印尼峇里20國集團(G20)峰會前,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長達3小時的會議,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所在,也是不能挑戰的中國紅線,峰會期間習主席分別與多國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談,其中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南韓總統尹錫悅、塞內加爾總統薩勒以及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等多國領導人。隨後習主席前往泰國曼谷出席亞太經貿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等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談,匆匆幾天的行程與多國領導人會談,明顯是進行多邊主義下的強勢外交,推動全球恢復經濟共同體的理念,更希望帶動振興全球經濟復甦的道路。只是美國總統拜登在出席G20峰會前夕,已去柬埔寨金邊出席東盟領導人峰會,並表示要與東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並重申東盟地區是美國印太戰略的核心,由此可見美國在外交和政經的問題上,圍堵中國的策略是不會改變的,看來往後全球的政經局勢仍是不明朗和不穩定,股票市場走勢必將波譎雲詭。回說那些將會影響股市走勢的全球經濟,據IMF研究部經濟學家指出,最近數月G20的採購經理指數(PMI)持續惡化,愈來愈多國家的數據顯示經濟活動已進入萎縮,歐洲的PMI數據尤其疲弱。摩根士丹利也曾發布研究報告,預測明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僅為2.2%,低過IMF上月預測的2.7%。該行認為,英國及歐元區將在明年步入衰退;而美國在就業市場較具彈性的情況下,有望僥倖避過衰退,全年實現增長0.5%。而根據IMF的報告指出了3大關鍵因素拖累了全球經濟的前景,一是持續高企且涉及範圍廣泛的通脹,迫使許多主要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二是中國經濟增長勢頭依然疲弱;最後則是俄烏戰爭引發的供應鏈中斷、糧食及能源危機。與此同時全球勢力分裂壓力可能會破壞過去數十年來全球一體化所帶來的成果,並進一步加大經濟下行風險。加上世銀亦指出低收入國家的債務急劇飆升,如無法削減或償還債務,隨時會引發另一波的債務金融危機,危機正待各國領導人共同化解,這可能正是中國國家主席頻密與各國領導人會面的原因之一吧。回看中國近四十年的發展步伐,由於中國的高速發展,現正深刻影響世界格局的演變,雖然美國的國策意圖圍堵中國,但各國領導人仍與中國領導層進行積極會談,商議共同合作發展經濟和穩定政局,這說明世界要發展,各國要發展已越來越離不開和中國合作了。

後記:近日香港公布失業率有回落之勢,但這並不意味就業市場或打工仔的收入獲得改善,有報導指目前仍有不少外判工時薪,還是以最低或接近最低工資37.50元聘用,至於金融服務業撤銷了最低佣金制後,有從業員時薪可能連最低工資的收入也達不到,這算可悲嗎?正值環球經濟面臨下行風險,企業盈利收縮,自然導致裁員潮出現,據報導美資汽車大廠特斯拉早前已宣布裁員,歐洲豪華車品牌平治跟隨其後,科網股Meta和維特也正進行裁減員工,亞馬遜早前已凍結招聘,現又傳大幅裁員,物流巨頭聯邦快遞(Fedex)員工亦要放無薪假,有「東南亞騰訊」之稱的冬海集團(Sea Ltd)過去半年累計炒走逾7,000人。金融界方面,傳出高盛等大型投資銀行已低調地裁減了專注於中國業務的銀行家,歐資投行瑞信市傳多位亞太區高層被炒和員工可能不會獲得任何花紅,美國著名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無限期擱置推出投資中國債券掛勾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另中資券商高層也被降薪酬。似乎除了香港政府公務員、港鐵(00066)和港交所(00388)員工早已落實獲得加薪外,其他企業的員工對加薪未必能如願以償,甚至但求有工開已算不錯了,至於單靠佣金收入的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在「零佣金」的競爭下,開工和不開工似乎沒多大分別。雖然資料顯示,證券及期貨持牌人士因大量內地人來港申請牌照,令每年持牌人數不斷增加,但相信真正的從業員和有足夠收入的持牌人士人數,與持牌數目應有一定的落差,原因是很多並非從事證券及期貨職業的人士考取了牌照資格後,也會想辦法申請牌照,俗稱為掛牌,以作為一種專業資格防身,事實一直有持牌照的從業員,縱然沒有收入和沒有上班,也不肯放棄牌照,因擔心自動放棄牌照後,沒有了相關的經驗,日後便難以再次成功申請,所以出現了持牌人士有增無減的假象,因此證監會所登記的持牌數字,並不能反映從業員的真實情況,有關當局和社會人士可能眼見持牌人數不斷增加,誤以為金融服務業還是好景吧!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有行內人士有苦自知。不過最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有高官或前高官都鼓勵香港人回到大灣區或內地發展,此話確實言之有理,但是各行各業有沒有商機或政策的扶持?筆者不在此妄加評論。至於有謂金融業商機處處,但這個商機並不是一個普通從業員便可以簡單地辦得到,一直以來金融政策只偏重大判港交所和大財團的發展,尤其是法例方面,根本無助本土中小型證券及期貨公司,以及單打獨鬥的從業員開拓業務,更何況回到內地,除了要遵守兩地的法規外,總免不了要應付衣食住行等日常開支,業界的弱勢群體已經歴了多年近乎無收入的狀態,試問沒有政策的扶持又如何敢闖和耗費去開創新天地和持續打拚發展呢?莫非鼓勵業界到內地發展只是官話,只說給指定對象、大財團或是冠冕堂皇的-番話而已?還是官員對業界的苦況全不知情呢?舉如現時仍有特區官員向劏房戶問:「為什麼要住劏房?房間這麼熱,為什麼不安裝空調?為什麼不購置一台電腦和安裝5Gwifi給孩子以方便學習……?」等等問題,那只能說這位特區官員是從外太空回來吧!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副 會 長 梁 崇 讓

2022年11月24日

http://www.hks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