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都是社會的錯?---2022年12月1日

Posted by hksfe_admin 2022/12/01 0 Comment(s) 業界關注,

莫非都是社會的錯?

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平台FTX因無法支付債務和申請破產保護令,事件曝光後產生連鎖反應快速發酵,其影響牽連甚廣,有報導指日本社交媒體LINE旗下的Bifront和香港的AAX先後倒閉,BlockFi亦申請破產保護令,還有,其中涉及被稱為避稅天堂的開曼群島、百慕達和英屬維京群島等地法人和機構註冊的公司,而這類公司大多數都是專業投資者以及有錢家族或人士擁有,在這些地區註冊的公司最終受益人也不容易被查核。虛擬貨幣去中心化的概念,導致虛擬貨幣交易成為洗黑錢活動的天堂,種種因由令各國有關當局不敢貿然把虛擬貨幣交易納為正規的金融交易買賣。香港有關當局則怕錯失搵錢良機,更欲與新加坡爭一日之長短,因而不想將虛擬貨幣拒之門外,以致香港投資者一直可在灰色地帶中進行虛擬貨幣的交易。由於全球互聯網無遠弗屆,加上各地市場和商品的強勁宣傳效應,散戶參與環球市場的投資機會和參與比率也較以往有所提高。雖然近年中國內地政府積極遏止虛擬貨幣交易和挖礦行為,但諷刺的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虛擬貨幣交易所---幣安,卻由中國趙長鵬先生所擁有,可見華人在創新冒進投資方面,並不落後於西方人士。剛爆雷的FTX則跟隨幣安之後,可算是虛擬貨幣第二大交易平台,FTX用著名代言人和藝人作為宣傳,在名人洗腦效應下,引致很多散戶參與,因此這次FTX爆雷除了多間著名投資機構和新加坡主權基金有所損失外,據消息稱散戶的損失也為數不少,英國和中國內地散戶受害者佔第一位,新加坡和南韓隨後,台灣和香港同列第五,初步估計招致損失的台灣人已超過數十萬人,但筆者認為這難於查核真實人數,估計受害者應不止此數,至於貨幣損失的金額數目總計多少,相信是天文數字吧!而英國、中國內地、新加坡、南韓和香港的情況如何?筆者暫時沒有資料。其實所有投資市場或上市企業,如要成熟發展和增加投資者的信任,總離不開中肯的風險評估和嚴謹的監管制度,現時全球有多間極負盛名的風險評級機構,但似乎並沒有對虛擬貨幣、經營虛擬貨幣的公司或虛擬貨幣交易平台,作出詳盡的評估或制定評估的條件和數據等等,這是對彼等無法評估,還是不夠膽胡亂評估呢?而大部份散戶投資者只能從虛擬貨幣的成交量或持幣者的背景作為評估指標了。FTX爆雷前可算是「臭屎密冚」,在未爆之前亳無風聲,雖然幣安曾一度聲稱有機會收購FTX,但最終因審查後發現FTX資不抵債而放棄,現更傳出FTX帳目混亂,懷疑有高層挪用公司資金公款私用。這很明顯各國有關當局對虛擬貨幣交易的監管暫仍缺乏和極度不足。筆者早已提過在港經營倫敦金交易的公司已超過了幾十年,雖然有關當局每年接獲不少投訴和出現很多詐騙行為,甚至有公司倒閉或挾帶私逃,小市民上當受騙致血本無歸,但政府一直有自己的理由沒有進行監管,讓小市民不斷重演悲劇!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但政府卻要對外匯交易立法監管,而且監管甚嚴,令很多經營外匯交易的公司結業,至今此類交易已成為大財團外匯交易商和銀行的專利,兩種金融交易卻以不同態度處理,相信又要由有關當局來解說了。至於股票市場也出現一些類似的情況,2000年有關當局批准備兌認股證在港交所(00388)買賣,在歐美市場備兌認股證都是只能讓專業投資者或投資機構參與,香港卻容許散戶投資者參與買賣,備兌認股證發行商和莊家供應者,都是由大財團或投資機構擔任,香港備兌認股證的交易額曾進佔全球第一位,但最後散戶投資者所得的結果是怎樣?聽聞當時投資者的損失以過百億計,這個損失的數目是在市場蒸發還是有人有所得益?那最大的得益者又是誰呢?如沒有人得益,那為什麼又要推行這類衍生工具呢?莫非只為了成交額、或「人有我有」的虛名嗎?至於後期2008年爆發的金融海嘯和雷曼爆煲也是涉及類似的衍生產品大量發行所致,香港散戶無不遍體鱗傷,還引起社會爭重大爭議,最終還需政府出手才能擺平,事件才算告一段落。近年有關當局不斷收緊中小型上市公司的監管,令這類公司的交易量和申請上市的數目萎縮,但另一邊廂卻聲稱因大勢所趨下放寬新經濟股的上市規限,只要有足夠市值和生意交易量便變成為市場的新寵兒,但這卻成為投資者的殺戮市場,這類新股上市後大部分大幅下跌,料投資者損失無法估計,只能概嘆無奈,究竟是產品的問題,還是監管的責任?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年價格走勢趨轉弱的虛擬貨幣多次爆雷,此時香港特區政府卻高調宣布將虛擬資產的投資納入監管範圍,真心期望有關當局不會因「國際金融中心」和「紐倫港」的「雅號」,再次給散戶投資者埋下投資地雷,再令「國際提款機」的「詬病」不脛而走。

後記:2022年即將過去,國際金融協會早前發表全球宏觀報告,估計明年全球經濟增長度只有1.2%,歐元區經濟,更可能陷入萎縮,其幅度可達-2%。但牛津經濟研究院報告卻預料中國內地明年將放寬防疫措施,可令經濟逐漸復甦,增長可達4.2%。兩份報告雖然有不同程度的預測,但卻並非一定有矛盾,歐洲受俄烏戰爭影響拖累經濟已是必然的事實。至於中國內地政府已採取多項政策振興經濟,如明年能放寬防疫政策和加強人口的流動,相信必定能為經濟打下一支強心針,並會帶領全球經濟邁向復甦的步伐。至於香港在疫情和經濟不景下,今年香港社會可算經歴了不愉快的一年,除了未能與內地通關外,市民年初已面對多間公共服務機構所出現的加風,但估不到不及一年,公共服務機構再次加價,全城加風真是由年頭加到年尾。踏入11月,天星小輪、兩電、5間專營巴士公司及的士行業都申請加價,特區政府例牌以一句「按機制辦事」來回應市民的不滿。今次所有公共服務機構的加幅,可用如狼似虎來形容,天星小輪加價一倍,的士今年7月才成功獲批起錶加價3元,現市區的士團體又計劃申請再加6元,至於兩電,中電加幅更達19.8%之多,想不到港燈更離譜狂加45.6%,香港的生活指數水平一直已站在全球的前列,多項調查所得,在港生活的市民已難以負擔如此之高昂的生活費用,現時還要面對這兩年的瘋狂加風和通脹的壓力,真是百上加斤,這還能讓人才留港或吸引人才到港工作和生活嗎?主靠佣金收入的香港證券及期貨持牌人士,面對不公平和惡性競爭已20多年了,近年更被「零佣金」的衝擊,現還要面對百物騰貴的加風,試問日後生計如何撐下去?那這類業內人士是否要速速轉型、或被迫轉行另謀發展,還是逼迫提早退休呢?這是否又是社會的錯??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副 會 長 梁 崇 讓

2022年12月1日

http://www.hks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