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制度和投資要因時制宜!---2022年12月8日

Posted by hksfe_admin 2022/12/08 0 Comment(s) 業界關注,

政策、制度和投資要因時制宜!

11月下旬內地疫情管控有所放寬,確診感染人數曾突破單日40,000多人,近日已逐步回落至约25,000宗,香港由於放寬了防疫政策,確診人數卻一直回升,昨日更升至近12,000宗。內地政府一直採取動態清零、精準防疫和嚴格封控的政策,但由於抗疫防疫政策已持續了幾年時間,對民眾生活有所影響,引致部分人按捺不住,部份地方發生聚集示威抗議,更與維持秩序的人員發生衝突。出現這種情況,主因是封控太久令市民日常生活和情緒受到嚴重的影響,加上傳出有利益集團藉疫情大發國難財,以訛傳訛,故引起民眾極度不滿,其中核酸檢測企業更是生意滔滔,應接不暇,令有關抗疫防疫措施企業的股價急速爆升。又傳出內地有核酸檢測企業涉嫌造假,一份虛假的核酸檢測報告,可能會引發疫情擴散或引致地區封控,令城市的商業活動全部停止,繼而影響民眾正常的生活和活動,但核酸檢測公司卻豬龍入水。有報導指多間核酸檢測機構的關係都是環環相扣,佈局有如香港的「謎網50」,這類上市企業因股價上漲獲利頗豐,未上市的企業同樣可以藉核酸檢測業務而大賺,可算是左右逢源。側聞個別企業所得利潤超過百億,有報導指有官員受賄,數目更以億元計,是否屬實?只能等待內地有關當局的公布來證實了。早前香港也曾出現假針紙風波,其中涉及7名醫生涉嫌專業失德,共發出2萬多張假免針紙,幸好濫發免針紙並未為香港造成太大傷害,只引來一場司法覆核的小風波。現時網上流傳有關新冠疫情病毒株的解讀有不同版本,有病毒醫療專家認為是新冠病毒的變種,至今對人體的殺傷力已大減,這病毒株有其自限性和自愈性,如接種了疫苗,患者只有如患感冒的症狀,只要吃藥休息幾天便會康復。但有內地官員卻認為這病毒株的傳染和擴散能力強,鬆散的防疫措施容易引致大量群眾染病,加重醫療的負擔,有可能令全國的醫療系統崩潰而無法承受,到時便會引發社會的動亂。社會和傳媒間也有討論病毒的毒性和病愈的後遺症,據悉坊間確有痊愈者出現某些後遺症狀,此外也有官方人員以確診數字來推論,如疫情大爆發令確診人數激增,醫療系統根本無法承擔,究竟那種說法才是正確?普羅民眾確實難以判斷,只能以官方的正式公布為準。近日內地民眾按捺不滿的行為立即引起內地有關部門關注,證券交易所和國家衛健委立即作出明確的表態,表示會嚴格審核和審批有關上市企業的財務報告或企業的上市申請,以防魚目混珠。衛健委發言人更說明各地要根據檢測,調查結果做好風險研判,精準判定風險區域,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應解盡解以減少對民眾帶來的不便,對民眾的合理訴求需及時回應和解決,更會嚴肅處理各地檢測機構的違規違法行為。衛健委表態不久,宣布11區暫停堂食措施的廣州,翌日立即宣布全面解封。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和新京報等官媒同時分別撰寫發佈有關病毒毒性下降的文章,而石家莊早已先行放寬防疫政策。至執筆時,深圳衛健委剛宣布公交、地鐵、藥店、公園、旅遊景點等,憑健康碼綠碼通行,不再查驗核酸檢測證明,上海也在跟隨,料防控措施會逐步放寬,香港方面即時傳出有望聖誕節前可與內地通關的消息,當然就算通關也只會局部和有限制地進行,但總可算是好消息接踵而來。其實投資者早在上月初已推測內地將會放寬防疫措施,春江水暖鴨先知,先知們已捷足先登入市。雖然內地疫情未能完全減退,但事實內地現時已有多個城市,正調整更合理性的防疫措施,在內地人行降準和政府不斷推出振興經濟的政策和措施下,加上近期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多國領袖,各國領導人皆對中國釋出了善意,這令中港兩地的股市即時作出反應,上證指數升至3,200㸃水平,港股則突破19,500點水平。如大家有留心觀察,踏入11月港股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除了指數由低位上升超過4,000多點外,每日的平均成交額也所增加,對整體市場來說算是好現象,不過市場無論在任何水平,走勢或形勢什樣?分析員或股評人和投資者總有不同的看法,大市累積回升了5,000多點,自然會有投資者減持,當然也有資金因形勢改變而入市購買心儀股份。筆者在11月初「行內行外」文章說過「無論市場牛或熊的來臨,總是悄悄而來,“估”市真是難以預測的!」這只因時勢和各國政策的突變引發市場所產生的變化實難估算,究竟今次大市回升是見底的訊號,還是反彈後再次尋底呢?有老行尊稱:「資本市場的資金流動是不會騙人的,只是大家不容易洞悉而已!」相信此話也有其道理,聰明資金永遠都是市場的先行者,總比普羅投資者聰明,看此勢頭,中港整體經濟應有機會開始回暖,只因股票走勢多是較經濟前景更早反映吧!

後記:今年初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預算案中估計赤字約有563億元,但上月卻已公開表示本年度的財政狀況將較預期差,估計2022至2023財政年度會錄得超過1,000億元赤字,將是歷來第二高的財政赤字,僅次於前年2,325億元的赤字。此外香港金管局公布,外匯基金第三季投資虧損1,001億港元,首三季投資虧損2,655億港元,政府的財政儲備或進一步降至8,000億元水平。在正常情況下,外匯基金的投資多以穩健為主,投資對象應以香港股票、其他股票、債券、外匯和其他投資等等,股票和貨幣匯率有升有跌,債券是定息收入,期間的浮動盈虧不會影響最終的收入(除非發債者違債),現時港幣與美元掛勾,因此只要外匯基金集中投入美國國債,最終還是有收益的,至於股票和外匯的盈虧,那真難說了!筆者多次提及政府有關當局每年的預算案或外匯儲備基金投資的盈虧總與最後公布的數字有較大的差距,有時連盈和虧的估算也會出現錯誤的評估,以政府有關當局的資訊和專業能力,為什麼會這樣?真令人莫名其妙。唯一解釋的便是投資環境往往千變萬化,今年全球的經濟情況特別低迷,相信更難估計吧!但據消息指,外匯基金的每年投資回報率超過4釐,長期增長組合更超過15%,而資產總值在十年前至今差不多翻了一倍,累計盈餘一直在上升,扣除通脹率,實際回報率是否合理?則是見仁見智,但相信應較強積金的狀況理想吧!筆者曾提出如把強積金購買港府定息債券,每年複息地操作投資,香港打工仔的供款所得出的結果也未必比現時的結存差,答案還是由數學專家來計算好了。在《施政報告》中,特首李家超提出新設「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有人比喻此為「港版淡馬錫」,筆者估計並不一定盡同,特首已開腔說明目的是匯聚資源,由政府主導投資策略產業,吸引和協助更多企業在香港發展,料資金將放眼於香港整體經濟發展的大局上,並落實推動「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等國策,也會扶助創新科技和經濟產業的發展,並不是用來炒賣的,只是政府如何向市民解說投資內容和增加透明度,以及有沒有人監察和有否違反公眾利益等,一切詳情仍有待公布,只望不會是新加坡淡馬錫投資在FTX的翻版,做了提款機啊。一直以來政府無論任何新政策或經濟如何回暖,對仍收取「零佣金」的證券行業和我等的從業員來說真的是絕無幫助,恐怕政策對業界弱勢群體來說仍是在紙上談兵而已。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副 會 長 梁 崇 讓

2022年12月8日

http://www.hks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