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在民間嗎?---行内行外2023.07.20

Posted by hksfe_admin 2023/07/20 0 Comment(s) 業界關注,

答案在民間嗎?

中美貿易矛盾發展至互相制裁,俄烏戰爭累及歐洲經濟,這導致全球供應鏈緊張以及需求減少,通脹或通縮成為各國經濟的憂慮和必需要解決的難題。有報導指6月內地出口按年減少12.4%,為2020年2月後最大跌幅,進口也跌了6.8%,已是延續多月下跌的局面,雖然今年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升6.3%,但各項數據均差過預期。自從中美兩國關係陷入僵局,中國政府一直想以內需來刺激經濟,以彌補出口減少的影響,只是三年半的疫情令全球包括中港澳三地居民消費力減弱和投資意欲減少,而全球大部分國家正受通脹困擾,只能多次加息以遏通賬。而中國內地近期的經濟數據正與歐美各國背道而馳,顯示已臨近通縮邊緣;內地政府正擔心通縮令經濟陷入衰退,因而採取振興經濟的寬鬆政策。一直以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產品經銷全球,但由於中美關係緊張,加上美國拉攏歐洲推動「去中國化」,以至近期改稱為「去風險化」令貿易持續縮減,因此在疫情措施放寬及通關後,中港官員都紛紛外訪中東、東盟和非洲等地尋求更多商機,商機自然包括貿易和資金往來。今年初中港兩地官員都對今年經濟作出了約有4-5%增長的預測,不過從目前中港兩地經濟的勢頭,今年要達到目標,似乎下半年兩地政府還要加強振興經濟的措施了。日前2023年<財富>中國上市公司500強排行榜揭曉,顯示最賺錢的5大上市公司,內銀佔了四間,分別是工行、建行、農行和中行,騰訊只排第五,這似乎與高盛於月初下調內銀股的評級「開玩笑」,那投資者應以什麽數據來作為投資策略?目前數據顯示,中港兩地都面對房地產企業經營困難和股市不振的難題,樓和股都可算是國民資產,也直接或間接影響社會的消費力,資產價格上升和樓/股的交易暢旺,自然可推動社會的經濟發展。目前無論香港樓市或股市的成交或走勢可算是一潭死水或以塘水滾塘魚來形容,要擺脫這種現象,相信仍需要一段時間讓投資者恢復信心。有見及此內地有關當局宣布延長房地產「金融16條」政策至明年底,官媒更聲稱將有更多措施出台支持樓市和商業信心,說明部份房企長期累積的風險是需要時間才能逐步慢慢消化,才能讓市況回復正常和平穩發展,相信目前內地政府最重要的工作還是保交樓,保市民有穩定工作和盡量安排房企合理有序的融資,不要出現爛尾樓及「棚尾拉箱」的情況。日前中國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開腔讚揚阿里巴巴(09988)、騰訊(00700)和美團(03960)等中國互聯網巨企平台,為支持國家科技進步和經濟增長所作出的貢獻。市場解讀為內地打擊互聯網產業的激烈行動已結束,此類產業將進入較寬鬆的監管週期,消息一出,科技平台股自然獲得支持。此外國企改革已展開了三年,有消息指新一輪國企改革將展開,有望為國企重塑估值,種種跡象顯示,內地政府正在為投資市場和企業重建信心,有望股票市場也因此而受惠,只是中國恒大(03333)宣布2021至2022年累積虧損高達近6,000億元人民幣,負債超過2.43萬億元,資不抵債近6,000億元,公布的數字令市場震驚,也擔心中國恒大無法復牌,內房股和大市再度受壓。香港方面,金管局突然放寬樓宇按揭,政府解說不會減辣,也不是托市,只希望可減輕首次置業和換樓市民的首期負擔,可令樓市平穩發展,但市場卻另有一說法,認為由於息口上升,樓房價格呈現壓力和調整,市場已出現不少蝕讓個案,甚至樓房下跌至某水平,引致銀行追討所欠貸款,如類似這種情況增多,只怕變成銀主盤的數字也會上升,這對香港社會和整體經濟都不利,那又如何談得上復常和經濟增長?究竟何種說法才是正確?只有特區有關當局的官員才知道了。但事有湊巧,上周長實公布西半山波老道豪宅新加坡基金買家撻訂,明顯此次買家對本港的物業市場不表樂觀,或受息口高企拖累,那政府是否有先見之明而放寬樓宇按揭呢?至於股票市場,外資似乎也有去中國化的行動,除了在二級市場頻頻沽出多年投資的科技股套現外,近期投資銀行推出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已開始減少與中國企業相連,從而推出其他新興國家或市場和日本市場的ETF。其實這類產品間接為當地市場吸取資金,在互聯網世界,有關當局難以禁止中港兩地投資者炒賣外地的市場。近年香港及外地券商,不斷積極宣傳和推銷中港投資者轉投美股、日股和其他國家的股票,這做法間接變成資金外流,莫非這也是導致港股交投萎縮的原因之一?只是特區政府似乎也再無新的板斧搞活香港市場,又不能學香港馬會禁絕外圍投注,大家唯好再說一句這是大勢所趨吧!

後記:日前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出席公開論壇時表示,香港過去二十年發展人民幣國際化和離岸市場的進展較預期慢,並對於政府近日推動的虛擬資產買賣似乎也不太贊同,他個人不反對利用科技提供金融服務及提升效率,認為以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現時中美政經關係緊張的時刻,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金融領域應做到可提供人民幣港幣和人民幣甚至多貨幣的不同支付和結算系統,席間虛擬資產的言論正與同場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打對台。想當年任志剛出任金管局行政總裁時,常與當年金融服務界別議員詹培忠在公開場合或立法會會議上唇槍舌劍,當時負責監管銀行業界的任總裁,自然極力維護銀行業界的利益,連有關當局推行極不公平的「一業兩管」制度也積極支持,至今此制度還仍然存在,金融服務業弱勢群體自然無力反對政府政策的,任總不同職位的前後取態又可引用一位名嘴頗俗的口頭禪「屁股控制大腦」來形容官場的生態了。任總裁在任金管局時自然要打官腔,卸任後現公開批評政府有關當局的無理政策,只不過貴為行政會議成員,言行是否有所規限?怒筆者不太清楚了!而任議員今次的說法和觀點在本工會「行內行外」的文章早已多次提及,所以也不算是新的觀點了,只是我等人微言輕吧!回說現時香港金融服務業的生態,不少中介法團鼓勵投資者炒賣外國股票或其他交易所指數的基金,這類資金到外地投資對香港社會似乎並沒有太大得益,在本港「零佣金」下,中介公司或中介人沒有實際收入,因此無稅可納,而利用互聯網買賣也無須租用太大的寫字樓和聘用太多人手,對香港經濟貢献不大,反之這類投資市場卻吸走了香港投資者的資金,那投資者自然會減少在香港市場的投資了。至於現時香港撤銷了最低佣金制,大部份中介法團和中介人都沒有足夠的收入去應付日常的開支,試問還需納稅和有閒錢消費嗎?撤銷了最低佣金制最大得益者是那一間特權機搆,大家心知肚明,成本減低也方便了大戶或大財團操作,有沒有舞高弄低的成份?有待大家思考!此消彼長下,對整體社會是否有所禆益,至今仍是沒有真正的答案,但財團卻可以利用其優勢,製造不公平和惡性競爭卻已是鐵一般的事實。記得國家主席曾說過一金句:「答案在民間!」,試問現時香港的官員有否親自到民間尋找答案?或許有如坊間一名嘴所說「屁股控制大腦」嗎?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總 幹 事 梁 崇 讓

2023年07月20日

http://www.hksf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