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和成果不是靠吹出來的!---行内行外2023.08.24

Posted by hksfe_admin 2023/08/24 0 Comment(s) 業界關注,

業績和成果不是靠吹出來的!

從近期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陷入了困局,數據較預期差,加上壞消息鋪天蓋地,繼碧桂園(02007)爆雷引發內房股急跌,市場正關注會否火燒連環船?波及其他銀行和金融機構。現又傳出中植集團旗下中融信託爆煲,有投資者擔心所投資的「明股實債」理財產品血本無歸,紛紛寧願受罰款也要提早贖回產品,引發擠提的衝擊,令中融信託被逼停止客戶贖回產品,事態發展對整體融資市場有何影響?還有待觀察。據悉在中央「三條紅線」的原則下,「明股實債」屬走法律空隙的做法,一般央企和國企也不敢沾手,而進取的民企金融機構,便會以此手法坐享豐厚的息差來賺取利潤。其實這種手法只是舊瓶新酒,與雷曼爆煲時同出一轍,將劣質按揭包裝成證券的模式推售,以高息吸引資金來以債還債,最終還是引發了2008年世紀金融海嘯,令人奇怪的是,為何監管當局遲遲沒有察覺?這是否為了庫房的收入和得益或其他等等原因,以致「隻眼開隻眼閉」呢?木宰羊!回想2003年雷曼推出「迷你債券」,其實是信貸掛勾票據,抵押品是抵押債務證券,其結構十分複雜,基本是屬衍生工具一種,一旦出現違約,可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聽聞銀行或投資銀行為了豐厚的佣金,不惜付出高薪或佣金拆賬方式,公開向銀行客戶推銷雷曼設計金融產品「迷你債券」,這種利用著名品牌和以高息和豐厚佣金的手法果然奏效,當時確是吸納了不少資金,尤其是長者的存款。事有湊巧2003年正是「一業兩管」和「撤銷了最低佣金制」的年份,政策實施方便了銀行可合法地搶奪或侵佔證券及期貨持牌中介法團的生意,由於較多人相信銀行,因此在高息高佣金的利誘下即見成效,最後的結果怎樣也不用多費唇舌了,立法會會議也曾為此事件作出討論,更提及這是「一業兩管」之不公平,當時的立法會被認定只是無牙老虎,加上銀行業全是大財團擁有和和知名人士管理,事件終被淡化,也令「一業兩管」制度至今仍然存在。現今大部份立法會議員都是新面孔,相信對此深刻「歴史」教訓沒有太多印象吧!其實在雷曼衍生工具爆煲前,工會和筆者已多次在公開場合和業界的會議中,提出這類產品屬高風險產品,不應向散戶推銷,也曾多次公開發表文章提及廣泛推銷投資者遲早會出事,奇怪的是當時這麽高回報率的產品,鋪天蓋地在銀行和投資銀行進行銷售,有關當局或監管機構沒可能不知道,那究竟當時有關人員有沒有對此進行詢問或調查,以防有騙案發生?有沒有了解所推銷的產品存在什麽風險,為什麽有關當局總無法在問題未發生前去防避或阻止以及作出提醒呢?反是往往要等到問題發生後才勞民傷財去解決,這是否監管出了問題?事後反將責任全歸咎中介機構,完全對「一業兩管」避而不談,似乎不太公道了!回說今天內房企業爆雷的債務問題,恆大(03333)、萬達(03699)前已退市、碧桂園(03383)和遠洋集團(03377)等內房企業的業績,都相繼錄得嚴重的虧損,相信隨後公布業績的內房企業也難免錄得虧損,在沒盈利和欠缺流動資金週轉下,違債情況可能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只是房企所欠的債務並不單只是融資機構,所拖欠的還會包括承建商、建築材料商、家電供應商、廣告公司、地產代理和建築顧問等等,這類企業也隨時會被拖累虧損,牽連甚廣,最可怕的是影響社會民生。內房拖累眾多行業,銀行自然逃不了被牽連,內銀股必然也成為重災區,業績和盈利因而受影響,其股價自然也會受壓。據悉中國恒大正依據美國破產法第15章在紐約申請破產保護,這種做法有利企業在港及境外進行債務重組計劃,這會否引發其他內房企業效法已引起市場討論,但這又會否引致企業要向美國有關當局披露更多國內較敏感的資料,而觸犯內地的法規同時受到市場關注。由於近期內地經濟數據不理想,內地政府強調保交樓以穩定市民的信心,也推出多項政策和措施以擴大內需以支撐經濟增長,其實現時中港所面對的,不只是國內的問題,美國政府除了在商品貿易上向中國施加壓力外,現也開始禁止美國資金投入中國企業,從巴菲特投減持比亞迪(01211)已露端倪,其他外資投資基金也一直沽售中資企業,否則中港股票也不會如此疲弱,近日連羅奇、達利奧,高盛和大摩齊來一個大合奏,一起唱淡中港的經濟。歷來美國政府和投資銀行都會等候合適時機發動金融戰,並以媒體配合一唱一和,近日美國傳出維持高息,美元強勢,人民幣下跌,目的都是為了割韮菜和維持美元霸權的形勢,相信今次也不例外,至於能否成功,真要看內地政府的應對能力?至於香港方面,已有研究人員認為內地經濟下滑必定拖累本港的經濟增長,估計今年只得1%-2%的增長,低於政府的4%-5%預測,更聲言如內房債務危機未能解決,香港明年將必陷入衰退,這與香港官員唱好香港的言論有所出入,著名華爾街頂尖策略師羅奇預期內地政府無辦法消除壞賬及不良資產,而內地年輕人的高失業率,表明內地經濟困難重重,加上多間外資投行對內地政府今年保5%的經濟增長不表樂觀,試問香港如何獨善其身呢?港幣與美元掛勾,又沒有獨特資源,特區有關官員似乎什麽也做不了,只能期望中港兩地民眾團結一致,共同渡過今次經濟危機。

後記:今年6月15日「行內行外」「一無傾城」文章提及老一輩的市民都緬懷和回憶香港「舞照跳、馬照跑、股照炒」 和五光十色不夜城的年代,現時似乎只有馬照跑仍然存在,其他情境已變甚至已不復見,反在其他城市或地區卻夜市蓬勃興旺,當然經濟是否蓬勃也影響夜市的興旺,香港現時的狀況確令人有點神傷。最近突然提出要搞旺香港夜市之聲四起,連特首、財爺和議員們也加入議論行列,城中當然有人附和贊成,但也存在反對的聲音, 飲食是夜市經濟的最重要一環,有商場食肆擔心生意被搶,而地舖和路邊街檔自然認為大有可為。想當年筆者也喜歡與朋友或客戶入夜後仍在設有夜市的食肆談天說地直至凌晨,那時真是無所不談,話題又多,涉及時事、賽馬、球賽、博彩、旅遊、他國風情等,在過程中彼此互相交流,也建立了友好互信關係,同時是爭來生意的最佳時機,真是事倍功半。但由於時代變遷,科技進步,加上各種制度上的繁瑣限制下,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漸漸疏離,現時靠科技聯繫,只是令大財團網絡公司更容易霸佔市場,但卻間接令其他飲食娛樂場所業務萎縮,也拖累商舖和商務地方的出租率以及買賣交易減少,反令網上騙案數字上升,真是有果必有因。提出重建夜市的回響也分兩極,有社會人士認為香港絢爛夜市是香港政府一手摧毀的,有文章提及在1996年回歸前香廢除了租務管制,埋下了現時香港地貴、樓貴和租貴的現象,也出現了所謂的地產霸權,加上政府形形色色的監管和收費,令飲食業、夜市和娛樂場所經營越來越困難,根本時勢上已無法配合,其他原因也不在此詳盡細說了。筆者早前已提及香港市民為什麽要北上消費,簡單地說,到內地消費性價比較香港高。人民日報文章曾表示:「培育夜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治搭台、企業唱戲、消費者參與,因時制宜、積極創新,凝聚合力,從精細的管理層面下功夫。」因此有人質疑特區政府未必有能力扭轉這局面?這表明有關官員吹嘘搞旺夜市乃是天方夜譚的幻想,極可能又多一項失敗之作?此外有業界人士認為現時的金融業也和夜市同出一轍,也是鐵證,同是被政府一手摧毀的,現時的證券業同樣存有形形色色的監管制度令業界喘不過氣,政府和港交所(00388)各項服務的高昂收費,以及合規和經營成本的不斷增加,收入卻越來越少,所推行的「撤銷最低佣金制」、「一業兩管」、對「零佣金」宣傳視若無睹、減少午膳時間、提高上市門檻、積極推動散戶參與衍生工具買賣和增加印花稅等等,莫不是削弱業界的競爭力,更是剝奪業界中介法團和中介人的角色和收入,「收入、消費和信心」連連相扣,試問沒收入的業界如何有動力和能力擔當超級聯絡人的角色?政府有關當局又有能力扭轉這局面嗎?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

總 幹 事 梁 崇 讓

2023年08月24日

http://www.hksfe.org